硖石:指境内河流硖石河;镇:乡级行政区。

江口圩原名“永和圩”,传明朝始建在大湟江西岸,又名“大湟圩”;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圩场迁至大湟江东岸,因位于大湟江汇入浔江出口处,故称大湟江口,简称“江口”。

因历史名著《水浒传》、《金瓶梅》中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位居辖区内而得名。

明朝初年,此处田地为官田,邳州方言称“田”为“湖”,所以称官湖。又有一说,此处有湖名“官湖”,以湖得名。

以逢“羊”日赶场而得名。

因村后有一山名“卧牛山”,山坡上有条大路,为古田、建瓯往来的古要道,村就建在该路之下,故名。

因旧时官吏沿船塘河溯源而上,河源县辖地至此为止,意为上管,“管”“莞”同音,故名。

据传,明朝初年建一村庄。因村位于祝山正南,故名祝阳村。因政府驻地位于祝阳村而得名。

因观巢镇政府驻地观巢村,观巢原名颧巢,”颧“是一种水鸟,因地处低洼,四面环山,中间形成盆地,好像一个鸟窠,故名颧巢,后演化为观巢,且属镇级行政区划单位,故名观巢镇。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闫村而得名。

因位于镜泊湖岸边,故名,后简化为镜泊。

荣华圩原名那华圩,后改荣华圩,荣华寓意荣华昌盛改为“荣华”。

丁集,原该地有个丁村(今丁集西),村头有集,名丁村集。后,集东(马村)谷河上架桥,马村成为南北交通要道,集随之迁至马村,丁村住户也随集迁移。清同治元年(1862)修寨,称丁集寨。后寨废改称丁集。

“中泰”之名,是1992年5月中桥乡、泰山乡合并时各取一字组成的。

因所辖区域内主要山峰为佘山,故名。

“武胜关”指境内古关隘名,两山间的隘口;“镇”指行政区划。

因德顺蒙古族乡驻地原名德拉逊山昭,由于人们叫的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德拉逊顺山昭”。(“德拉逊顺山昭”,“昭”在蒙语中是“高岗”或“岗地”的意思。)德拉逊是德拉苏草,全名是“德拉苏草的岗子”。建国后“德顺昭”又简称为“德顺”,故而得名。

《谯国宁都戴氏十二修族谱》载:戴天赋后裔于南宋末期从宁都县城徒此修坊,后辟建圩场,名戴坊圩。1972年简写为对坊。

602 603 604 605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