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地理位置和管辖范围而命名。

处瑞芝山下得名,瑞芝山,又名大罗山,从前常产灵芝。

镇驻地所在的村周围环山喻“五凤”,村前平洋谓“五凤落洋”,原称“凤窝”,后改为“凤埔”,故名。

和平街道:寓意永远平安祥和的街道。

因镇政府驻地丁姓人口居多且有集市,故得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八团为兵团团场统编番号。团部驻地“湖沿”含义为坐落在芨芨湖边沿上的城镇。

刘成贵次子刘景龙在此地定居,因家庭兴旺,人们便把此地改称为刘二堡。因居住居民的姓氏命名。

“阳”指长江之北,水之北为“阳”,“逻”指巡行士兵。

厚镇原名“堠子镇”,地形凸高,因南山多虎故设堠于此,以作侦察。自古为兵事要塞,是瞭望敌情的岗堡,又是标记里程界碑的土堆,俗称“九龙岗”。宋《长安志•渭南县》载:“堠子镇在县西南,与蓝田县接境。以南山岗多虎,故立斥堠于此”。古代蓝田山因常有虎伤人,在大路口险要处立堠(瞭望楼)保护行人,俗称“堠子”,唐代亦名“斥堠”,得名堠子镇。清嘉庆《蓝田县志》记为堠子镇。清同治五年(1866)因“堠”与“厚”同音,改名厚子镇,后简称厚镇,沿用至今。

隆兴镇位于一田坝中,四面坏山,坝中一井,内有清泉,相传早年井内藏龙,凡百姓婚丧之际,焚香禀告,翌日便可于井边取得杯盘碗盏,故曰“龙潭”,此坝也因此而得名“龙潭坝”,隆兴场原名龙潭坝,1924年初,倪、张二姓争赶场地顶兴场、龙潭坝,因张姓争赢而把龙潭坝更名为隆兴场,隆兴因此而得名。

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王、杨、鲁移民迁此居住,后又迁入王姓,分称东王庄(居西)、杨庄(居南)、鲁庄(居北)、东小王庄(居东)。其中东王庄发展快,聚落较大。清嘉靖年间战乱,以东王庄为中心将4个自然村合并为东王四屯,后简称东屯。

《汉书·地理志》载,“东郡,秦置。县二十二:濮东阿,都尉治。临邑,有济庙”。《山东考古录》载,“临邑属东郡,在今济州东,亦名马防城”。《通典》载,“马防城,汉临邑故城治此”。民间相传,北宋与金兵多次在马防城大战,金兵损失严重,城池固若金汤,领兵大将称这城如铜墙铁壁一般,因此把马防城改为铜城。宋设铜城镇,始为东阿地。

“临江”指濒临汀江河。

乡人民政府驻杨柳井村,因该村井旁有杨柳树,故名。

因政府驻地交口村而得名交口镇。

明崇祯年间,官府在距韶州十里地建茶亭,后发展成集市,故取名十里亭。

因镇政府驻地而命名。

“万”数量;“寨”营寨。“万寨”寓意营寨较多。“乡”指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

560 561 562 563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