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早年当地多水,坡脚是一片沼泽地,当地习称“海子”,后把水排入海子河,经开垦之后仍称“海子”。
建平县的一个乡,以烧锅(酒坊)命名的乡。
韩城因西周时封为韩(侯)国,境内有韩原而得名。
相传唐代有施姓与杨姓两户人家在此落户,施、杨与书洋闽南语谐音而得名。
因乡政府驻地有一户付姓与一户伍姓两户人家,故而得名。
因地处大巴山腹地,紧邻大巴山山脉得名。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在杨柳河上建成“安阜桥”,集市逐渐发展,到嘉庆年间已具规模,因场上哥老会组织“和盛公”,场镇定名和盛场,“和盛”之名由此始。
因境内自东向西的九村河和自西向东的三乡河两条河流交汇于境内,故名。
据传政府驻地附近石头密布,以“密”讹“迷”,故名迷坝。
原名松山乡,因驻地山岭原多松树得名;后以松山兴旺之意改松旺镇。
“罗星”因古迹罗星台得名。1894年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东城外汪澜一泻,形家谓不利于邑。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令王察言募民筑墩,以阻东流水势,名罗星台。1894年清光绪《嘉善县志》“嘉善县城外”图标注,罗星台筑于康济桥南桥堍处,位于现罗星街道区域,故名。
明初,邓、李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杏陈圩设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33年)历史上是东山西北部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杏陈村原是广东潮汕姓王和姓陈为主居民居住,叫“王陈村”,因潮汕口音读王若杏,把“王陈“叫为“杏陈”。因镇政府驻地设于杏陈圩,故名。
“吉尔孟”系蒙古语音译,意为马肚带左接头。
“高州”此名由“高凉郡”演变而来。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西汉至南朝时借助于高凉山这座名山的称呼,在山下建立郡县,取名“高凉郡(县)”。另一说为高凉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的高凉岭而得名。南朝梁大通三年(528),置高州。
“南汇”系原乡镇在县级行政区南汇区。故名南汇新城镇。
运城市盐湖区行政区域内市区型乡级行政区, 街道辖区位于运城市城区南部。
“那曲”意为“黑河”。
热门文章
桓仁镇
水寨镇
垛庄镇
黄溪镇
城关回族镇
老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