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中部有平甸子而得名。

因其境内小猪蹄河西岸曾有座龙王庙而得名。

因辖区内有市西河及市西路而得名。

系以塔取名。“金塔”坐落在县城东南,修筑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筑塔时用芨芨草绳作筋,辅助黏土砌成,顾名“筋塔”。后来“筋塔”不知是毁于兵燹,还是年久失修,没有记载,“筋塔”遂流传为“金塔”。

本区内有一古镇系明初移居该地潘氏宗族兴创起来的,名潘集,又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潘集镇。

地处西溪之东的黄海之滨,一处地方因泥沙淤积较快,潮退时连于陆地,涨潮时侧如突兀高台立于海水之上,西溪人因此称其地为东台。

“江汉二桥”即武汉城区汉水上的第二座公路桥,“街道”指城市基层乡级行政区。

“明安图”系蒙古语,是人名,故得名。

取“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之意命名。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做名称,团部驻地名称:小拐,意为:因玛纳斯河在此处拐了一个小弯而得名。

沙子关原名三箭场,清朝末年,此地是通往湖北的古关隘,四高中低,洪水冲来的泥沙淤积于此,故更名为沙子关。

乡政府原驻地淤上,1984年迁至山根,以原乡政府驻地得名。据当地《吴氏宗谱》载:淤上,原名芸洲。明洪武八年(1375)的一次特大洪水中,河流改道,村庄被冲,村民在砂砾上重建家园,村名遂改称淤上。

因辖区老街“裕南街”得名,街名源于民国初期,因裕利有大利而名。

相传,自清光绪七年建成唐胥铁路后,铁路继续向西扩建,十二年修至芦台。当修胥各庄-芦台铁路时,有修路工人在此居住,招来商贩而形成街坊。因修的是唐山铁路,故名唐坊。又因此地位于胥各庄火车站至芦台火车站的五道桥所在地,也有五道桥之称,故又名唐坊桥。

长沙,以星得名。有“万里沙祠”之地或对应轸四星中间“长沙子”之星。

“横”指横卧长江口,“沙”指沙洲,由此得名。

清代,秦魁一家在此地开荒立户,因这里地势较高,立屯后起名“秦家岗屯”。

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第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驻节太原。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对太原城进行扩建,在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晋王府,并在府内建起了花园。因园内多植杏树,且地势较高,得名“杏花岭”。

488 489 490 491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