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地名;关,关隘。“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张强,烈士的名字。

因漳河流经此地,河床弯曲,形似秤钩,形成村落后,取名秤钩湾,后发展成集,为秤钩集。1996年乡镇合并,改为称勾集镇。因自然村“称勾集”得名称勾集镇。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得名虔南。又一说:唐虔南镇得名,此地为隋虔州之南陲而名虔南,虔州又因虔化水为名。民国置虔南县。后因字生僻。1957年5月1日,虔南县,改为全南县。

因所辖临岐村而得名。“临岐”之名始于唐代贞观年间,据《鲁氏宗谱》记载:唐三世祖大司马公,曲遥卜筑于斯,取名岐山。后由祖太王迁岐山之旁,即名此地为临岐。

西周时鲍伯公封地于此,称为鲍里。北宋太祖年间,因造土砲,鲍里谐音为砲里。明洪武十四年改为陨庄里,俗名仍叫砲里。街道办事处驻砲里村得名。

以辖区内大型石油企业命名政区名。

“德登”藏语意为“采矿”。

“友谊路”指该乡级行政区辖区内东西向主干道友谊路,以此命名。

“花”指鸟语花香、心花怒放,“山”指山区。

喀拉喀什,维吾尔语,意为墨玉。

唐代建崇善寺,其中供养三教(儒、道、佛)的房屋称三教堂。村处其北,得名堂前街,1912年简称堂街。1958年,将堂街分置堂街西和堂街东。

含义指以码头铺集市为政府驻地的乡镇级行政区。

因古称“大昌县”命名。大昌一名由来已久,据《巫山县志》载,秦、汉时此地为巫县治所。晋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泰昌县。北周时,避文帝宇文泰讳而改名大昌县。清康熙九年(1670年)废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以街道办事处驻龙潭村,而命名为龙潭街道。

因驻者腊,故名。“者腊”,一说,壮语,“者”—中间,“腊”—山梁,意即村居山梁中间。二说,者腊系壮语,“截浪”的谐音,大新寨和小新寨壮语均呼为截浪,意即猴子,原在小新寨开街赶集,后迁街于得腊,逢猴日为街期,故命名者腊乡。

因其境内有白石山,故得名。

此地有两河交汇,形成一条大河,得名汾河,汾即大的意思。又系镇政府驻地,故名“汾河镇”。

483 484 485 486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