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位于牡丹江南岸,乡内居民以朝鲜族及满族居多,故得名。
因境内有大花树得名。大花,彝名“轮布”,即大花树之意。
明嘉靖年间,三都首富朱时(1510-1577),字月波,号大沙。出生于召朴村。在三都畈开铺经商,随着经营商品的扩展,三都畈形成了小集市,而附近村民的农村产业也在小集市包装后通过南溪湖进入鄱阳湖而贯通长江。但小集市后面有条水港,阻碍了货物进入集市,且村民过往也不方便,朱大沙出资在水港上建造了一座桥,后人将此桥称为大沙桥,小集市称为大沙街。乡镇由此得名。
隋代建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故称为“利津”。
“巴彦宝拉格苏木”系蒙古语,“巴彦”意为泉,“宝拉格”意为富饶,“苏木”为行政区名称,因境内有巴彦宝拉格泉而得名。
境内有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的灵隐寺,由此称灵隐街道。
锦绣,锦绣繁华,寓意希望图木舒克市发展迅速、前程似锦。
翠香二字来源于辖区内有翠香路,故名。
古时曾扎兵营于北门外 ,得名北营门。元代演称今名。
驻地位于沣水(泛指四沣),故名。
因该村最先居民宋初自江西瑞金武阳镇迁来,为纪念原籍,新住地仍名为武阳,故得名武阳乡。
堡里街原名古河圩,明万历年间(1573—1620)成圩,原址在今三多村四里屯。后迁板峡屯北面的陂角堡,取四里、陂角堡各一字改称堡里圩。
因地物及人物而得名。
“太谷”意为“大山谷”,因祁县子洪口至沁县的山谷古称“太谷”而命名。《后汉书·桓冯传》:“上党见围,不窥太谷。”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太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今并州太谷县西有太谷是也。”《水经注》:“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经太谷,谓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乾隆《山西志辑要》:“隋属并州,后更名太谷,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
“大羊”为姓氏,“戴杨”演变而来。
相传康王(宋高宗)从着衣亭逃难到此,为一少女相救脱险,因王避岙,明嘉靖《象山县志》作”王避岙“。又据民国《象山县志》载:乾隆己卯岁(1759),举人王乙山(名兆乾)有《秦碑诗序》云”予丁酉馆黄避岙,因里人旧传掘得残碑,镌有'秦时黄石公避迹'等字,因以命岙"。秦代所修县志作"黄避岙"。乡以黄避岙自然村得名。
因上新庄乡位于上新庄村,后搬迁到黑城村,沿用了以前的名字故名为上新庄镇。
后山镇古名“古叙永军粮府后山堡”,因其位于叙永县城南部,属乌蒙山娄山余脉,故得名。
热门文章
张楼镇
南便村乡
城关镇
哈达户稍镇
承坪乡
青城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