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驻地侯家庙村而得名。

因境内原关帝庙内有一只石头雕刻的羊,地名石羊。

乐平铺相传古为御路所经之地,因距县城大隅首三十里,并设有驿站、店铺,故名三十里铺(也称三十里堡)。1981年为区别于高唐县三十里铺公社,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改为乐平铺公社。“乐平”寓意据康熙四十九年(1710)《茌平县志》载:“乐平古垒:在县南三十里,遗址横数百步,今铺犹云乐平。”因政府驻地乐平铺得名。

“罗玛”意为“南边”。

目前逯家湾名字含义无可考,为当地群众众口相传而来。

“坳南”指的是坳南村。坳溪、南边两地名各取一字,名坳南。因是乡级行政区域,故名坳南乡。

以境内中心村黄家寨而得名。以驻地命名。

乡级政区名。属右玉县。在县境西部。东与新城镇、元堡子镇相连,南与高家堡乡接壤,西与平鲁区凤凰城镇、高石庄乡相邻,北与杨千河乡毗邻。面积 290 平方千米。人口1.44 万。辖威远堡村、台子村、火烧洼村等 27 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威东村。因驻地原在威远堡而得名

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的区域,两河如两条白色带子约束全城,故名束城。因镇政府驻地在束城村故名。

始建于清顺至元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防止异族侵略,成化二十一年(1485),在北魏、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大境门。因辖区古迹“大境门”得名大境门街道。

明万历年间,杨姓在这里建村,取名杨庄窝,后传为杨庄窠。因乡政府驻杨庄窠得名杨庄窠乡。

辖区内主干道北京路而得名。

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统兵抗辽曾摆牤牛阵,牛伤在此缝合伤口,俗称缝牛寨,元代改为冯家寨。因镇政府驻地冯家寨村得名冯家寨镇。

“增城”之名由来有三种说法:一为神话中的地名。《元和郡县志》载:“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阆风,相传为神仙所居住的山名,意指美好之地。二为增江之名。据《太平寰宇记》载:“增城县,因增江为名。”三为“加”城之故。清宣统《增城县志》载:“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

因境内关姓最多,故名。

“江西沟”蒙语“江斯”的谐音,意为“有冠顶珠的山沟”,故得名。

属临潼区下设的一个街道。

原名扎马,系藏语译音,意即“红色的岩石”。

481 482 483 484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