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驻地在戴桥集。此地岳塘沟上有“戴”氏修建的一座过河浮桥,桥两边形成集市,因此得名戴桥集。
红旗楼特指以前正对工业中横街的那两座3层平顶楼,是探机厂盖的单身宿舍楼。因办事处驻红旗楼附近,故名红旗楼街道。
且末,汉代地名。
因当地火灾迭出,居民祈求龙王喷射雨水灭火保平安,故名龙射。
“通城”即通往阿城城区之意。
因辖区内的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位于县城南)在汉代称“巍山”,把山名移用作县名,故而得名。
南宁市中心有一条历史名街称为兴宁路,建于1931年前后,以“振兴南宁”之意取名,随后所置兴宁镇,而初置兴宁区时大部属地原为兴宁镇,因此得名。
杨堤圩原名羊蹄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因村后山形似羊蹄,故名。民国时期以其谐音,取“垂杨拂堤”之意雅化为杨堤。
镇政府驻茂租社区,故名。“茂租”为彝语音译汉,“茂”为竹,“租”为腰,彝语意为有竹子的山腰。
明末,宋姓迁此定居,后聚居成村,名宋家岗,简称宋岗。
飞凤原名凤鸣,地处枣儿岭。根据民间传说曾有凤凰飞临于此山栖息,并常鸣于山中,故名凤鸣。1981年,以境内“飞凤山”命名,将凤鸣改为“飞凤”。
因坐落在密水上游,地势较高,称为高密。
因街道办事处驻蒋村而得名。蒋指姓氏。传说元至元十八年(1281)前,以蒋、夏二姓居此成村,得名蒋夏村。明崇祯十七年(1644)前已无夏姓,故更名为蒋村。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受羌人侵扰原州(现固原)朝那县内迁至现在的朝那镇,史称“东朝那”(现固原彭阳为“西朝那”),朝那由此得名。
“太本”系蒙古语,意为“五十”。全称“努木齐哈克站”,清代为蒙古第十三驿站。因当时居住有50户驿差,故得名太本站。
1958年,拓宽加深南寨壕,挖成数千米的大池塘,因位于南寨墙,且池塘较大,得名小南海。
相传数百年前水函中生长一株天然海棠树,有全抱之粗,故前人称此山为“甘露海棠”之坳,简称甘棠坳,镇因此而得名。
因所辖地区山形倾斜,藏语,意为“山形倾斜”。
热门文章
路家村镇
庙子镇
黄坛口乡
琉璃河镇
青桥驿镇
下营藏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