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是因1952年8月以崇善县、左县合并设立崇左县,各取一字得名。崇指崇善县,左指左县。

明嘉靖年间,山西洪洞县武元辅带着两个儿子武则、武举迁此建村,始名武庄。后人口增多,村庄较大并修寨,取名大武寨,后演化为大武。

“板当”系布依语译音,意为水塘边的寨子(可能为金竹寨)。

一:是借古寺“多宝寺”名。二:取“吉祥富饶”之意,故名。

“刘佐”指地片名称,“乡”指行政区域。

此地在弘化寺兴盛之时为“圈道”,方言意为圈养牲口之地。“圈道”谐音“转导”,故得名转导乡。

因乌溪大港水深,色如墨,取近义得名,简称乌溪。

“温泉”藏语称“曲库”,因境内有曲让曲库(即长水村境内温泉),故名。

贤官镇因原驻地贤官街而得名。相传在明代为纪念一位赈灾官员而建造一亭,名为贤官亭。后此处兴村逢集,便取名贤官街。

寓意为了体现开原市悠久的历史传承。

因域内映秀湾,得名。岷江河畔,两头有个大弯,太阳出来,映射秀美的风景,故取名映秀湾。

因旧称得名。“莱”同“麦”,此地盛产小麦,故称莱州。

意为卡加部落。

“水南”指的是水南圩,泷江流到水南地面,流速放缓,在其南面有村庄,取名“水南”。因镇政府原驻地于此,故名水南镇。

藏语,意为“好榜样”。

抗战时期,革命烈士骆建郎(联合大队)人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营长。“一二·八”事变中,曾率部参加淞泸战役,抗击日寇侵略为国捐躯,为表彰其功绩,,本地群众曾与之树碑题“与子同仇”四字,以志纪念,故名彰德。

因境域曾有寸石庙而得名,“寸石”源于古地寸石庙,该庙皆由方石撑砌而成,故此庙名为“磐石庙”或“衬石庙”。后因文字演变,化繁为简,“罄”易为“寸”,取其“寸石寸金”之意,亦存其古地之风不变,“寸石”之名应运而生。

“红”指颜色,“坪”指平坦的场地,“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381 382 383 384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