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过境的主干道为登州路,因此命名为登州路街道。登州路以山东省旧行政区划登州的名称命名。
居镇武山俯视整个山间小盆地形似鳌鱼,历史有“独占鳌头”的佳句,故称“鳌阳”。别名鳌城。
镇内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故取名庞泉沟镇。
“白马桥”元中叶周姓由井头周家迁此,因居白水坳与马鞍岭之间的石桥边得名,因乡政府驻地于白马桥,故名。
明代,有马姓镇抚官在此居住,称马镇抚,后演化马振抚。
居民安居乐业之意。
传早年该村居民多数姓张,村落又处于库谷峪底部,故名。
阿恰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叉山。
据县志记载,该村原名孟村,清朝前历史待考;清朝时,村中出了个榜眼马尚德,遂把村改名改为大孟村。因镇政府驻大孟村得名大孟村镇。
明洪武时此地归陕西管辖,因地处长安西北部,故而将其取名为西峰。
洪武十七年(1384),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承诏广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元年(1628)王国祯率兵建龙场大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卫,置修文县,改卫城为县城,名龙场。
据乔著《耀州志》(明版本)卷二载,明嘉靖时(1552-1566)以该村地形较周围高,呈小丘状而得名小丘。嘉靖二十五年,上官奉朝议为备虏,在该村四周筑城墙,遂更名小丘堡。清末,自然形成集镇,成为小丘、照金、白瓜、阿子、楼村及相邻三原、淳化等地物资集散地,故此更名小丘镇。
因其以境内高峰山得名。
隋代,瓦岗寨魏王李密卒后葬于此处岗上,得名殡王岗。1949年演变为汴岗。
因群众自由集中居住,建立集市贸易,故名“众姓”集。后由于工商业的逐步扩大,将“众姓”集更名为“众兴”集,即群众兴建起来的集镇之意,且其为乡政府驻地,故得名。
取稷王山巅的“稷峰叠翠”为镇名稷峰镇,此景在县治南50里开外的稷王山上,那里是远古时代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教民稼穑”地,山上有后稷庙、后稷墓,山下有稷亭。清朝以前,山上草木茂盛,古木参天,山峦翠叠,秀甲一方,为著名的稷山古八景之一。
因位于抚松县城东部的岗上,故而得名。
古为兵铺,因设有烟墩(烽火台),遂为集镇,名烟墩铺,镇政府驻地于此,故而得名。
热门文章
新田铺镇
双八镇
浰源镇
谢家集街道
商户地乡
玉林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