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一条干沽且卵石累累的小河,故名。

新华有革故鼎新之义。

根据村民姓氏,命名为薛吴村。因政府驻地位于薛吴村,取名薛吴村乡。

据传,春秋时楚国名将养由基在延河修桥名养桥,延河又叫杨河,养桥逐渐演变为杨桥。后兴集市,名杨桥集。

傣语地名。“耿”和“勐”为同意(地方之意);“马”与汉语马同,"耿马"即指跟着马儿走而找到的地方。明洪武十三年(1380),麓川(勐卯)一群傣族由思可法后裔罕帅、罕谢两兄弟率领百姓出来寻找地方,发下“找不到地方死不回头”的誓言而辞别麓川南下,经木邦(兴威),爬越公明大山,历经艰难险阻,先后开辟:勐角、勐董、勐短、勐省4个地方。数年后随着人口增长,罕谢提出需再找地方扩大开辟地,其兄应允。罕谢带着一部分平民百姓,爬过徕线坡头来到安雅,人们站在安雅的高山上又看到一个四周环绕着的田园的好地方,他们很高兴

"扎西宗”意为“吉祥欢聚”。

早年该地芦苇丛生,故得名苇子沟。因乡政府驻地苇子沟得名。

以单位性质而命名。

以境内有一条叫西洛的河得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为兵团农牧团场统编番号,团部驻地“阔斯乌特开勒”哈萨克语意思“双渡口”。

一说“五更平明,海日东升,照耀城头,霞光万道,城之得名,盖以此焉”(清·光绪《栖霞县志》卷一第3页)。二说“因‘环县皆山’,‘每天晓,辄有丹霞流宕’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分卷烟台地名选编》第133页)。三说与“嵎夷旸谷文化”有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栖霞知县郑占春在《增补县志序》中写道:“栖霞辟邑也,岠嵎山为帝尧寅宾出日之处。”霞光处处栖息,故名栖霞。

因曾为村民晒盐、挖蛡(贝壳)之地,时称居住地为“企业”(企业原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后称作“企山”,再后取谐音成岐山,故名。

因河水暴涨,冲田毁屋后,择址重建,取“山镇久安、河流顺轨”之意。

因该地有大面积的松树且出产松油得名。

原为水草丛生之坪地而得名芼坪,后因音同而,故名。

以政府驻地(原村)得名。原村,一曰为纪念原明公,二曰为原姓始居,故名。

相传清朝时期,金家崖一金姓人家来此放羊,羊发展到上万只,在小岔修筑羊圈三面,为窑洞,岔口筑墙,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命名园子岔乡。

“峰口”实为“封口”,指堤坝竣工合拢,“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256 257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