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辖区内4A级风景区西山风景区而得名。

以镇政府驻地(东沟村)命名,故名大东沟镇。最初由徐姓人建庄,初名“徐庄”。后因此地盛产铁矿石,在村东山沟里开有很多矿洞,俗称洞沟,后谐音演变为东沟。

此地因地理环境,日照时间较长,藏语意为向阳地。

(1)以县北“蓝山”为名。《太平寰宇记》117卷郴州篇记载,蓝山“以县南蓝山为名也。因县治迁徙,蓝山在今县北”。(2)以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语见《衡州府志》)而更名为蓝山。“蓝山”即今南岭山,又名“蓝岭”,位于湖南省南部,湘粤边界,五岭山脉中段北侧。

清水河,旧名察汗乌苏,蒙古语,意同清水河。

万姓人居聚在大水泉附近。

位于小绥芬河岸边。绥芬为满语“率宾”、“恤品”、“速频”的转音译,意为“锥子”。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1月),清政府在此地设“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始有绥芬河地名,后作为政区名称。

因建于铁路西侧,故而得名。

因境内有一河名木杆河,故名。

建平县以岭命名的乡,境内杨树繁茂,遍及山岭的意思。

因地处始兴县城之南称城南,为建制镇,故名。

康熙《郑州志》载:“城湖,即仆射陂也,在州东五里堡南,广可十余顷,水光如鉴。前对凤凰台,如屏如幛。夏月荷花盛开,香风袭人。一郡之胜概也。 传凤凰依湖而栖,后为保护附近居民而死。为纪念在此修建高台称“凤凰台”,村名因之。街道因此得名。

南阳为汉光武帝乡,又光武路横贯东西,故名。

福海,汉语,因境内乌伦古湖渔产丰富,造福人民,是为福地之意。

“阿巴嘎”又称“阿霸垓”,系蒙古语部落名,意为“叔叔”。“阿巴哈纳尔”亦系蒙古语部落名,即叔父之复数,意为“叔父们”。明代,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勒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率其部从杭盖山北、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徙牧于此。因成吉思汗诸弟及其后裔对蒙古大汗为首的黄金家族有着叔父辈分,故于北元时期他们的所属部落被统称为“阿巴嘎”。

“王家”(一作王加)是藏语,是100位苯教徒的意思。曾经有100位苯教徒在此地传播苯教教义,因而得名。

“茶卡”系藏语,意为“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淖尔”,意为青白色湖。

明朝,有一陶姓官员离职后安居在此,后修建庙宇一座,得名陶庙。另一说,这一带是界首彩陶的发源地,各村多供奉越国大夫范蠡为“陶祖”,说其是制陶业的鼻祖,建庙祀之,故得名。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