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的含义是辽中城的郊区的意思。

因政府驻地下街有十余个形如蟾蜍的癞子石头。

“卡达”意为“背面的城堡或后寨”。

以前此地黄姓人口较多,所以命名为黄庄,1960年建黄庄分社,1980年改黄庄街道。

据张氏谱碑记载,明代中期张氏来此立村,故名张庄。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张庄村而得名。

镇内胜产丹霞红砂石,本土石材历来被村民广泛用作建房、建桥、修路及打磨为生产生活用具,因场镇河边矗立着两块体量较大 、造型特别的大石头 ,一块“石公”、一块“石母”,相坐对望,自古以来人们口口相传称为“大石姆”,此为大石镇名由来。

贵州省东南部以苗族和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新吉”意为“承受畜租”。因曾为领主收取畜租之地而得名。

镇人民政府驻化念,故名。彝语原称“怕念”,意为红石岩下边,因化念坡上有红石岩。后以近音衍变为“怕念”,民国以后衍变化念为今名。

冷湖行政委员会是冷湖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派出机构,与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中共冷湖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正县级级别,冷湖工委、行委简称冷湖工行委,于1992年5月经中共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辖冷湖镇,镇党委、政府领导由工委、行委领导兼任。

因古城东门里巷路口交错,清朝以来就有巷口地片名,至今仍沿用原名称,故名。

因在很早前,吕坝、龙山两财主打官司,龙山财主赢了,在龙山南建一集镇,名“迎风集”,后讹传为“永丰集”;吕坝财主输了,在吕坝南建一集镇,名“打输街”,后来讹传为“大墅街”,人口相传为“大墅镇”。

“宋埠”指宋姓居民修建的码头;“镇”指乡级行政区域。

境内有小清河,水流清澈,且河道较小,故名。街道因河流得名。

“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南陵”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说”,铜陵地区汉时归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东风”寄语革命的力量、气势,故得名。

因明朝军人黄成的曾孙黄铎袭官固原卫,并在此镇守故称为黄铎城,又称平夏城,后称黄铎堡,以黄铎在此筑城命名。

村前东南角有一香蒲汪,得名蒲汪村,镇政府位于驻地村庄蒲汪村,故取其名为蒲汪镇。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