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拼音
Qiándōngnán Miáozú Dòngzú Zìzhìzhōu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区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名称含义
贵州省东南部以苗族和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名称起源
因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而得名。1956年4月,撤销镇远专区,改设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名称历史
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地,秦代分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今施秉至凯里、雷山、榕江一线以东属武陵郡,以西属牂牁郡。沿至南朝调整区划,今施秉至雷山以西属南牂牁郡,以东属东牂牁。隋代,属牂牁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应州、亮州、福禄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今天柱至黎平一线以西属夔州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思州、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天柱至黎平一线以东属荆湖北路之靖州;黎平至榕江一线以南属广南路之融州。元代分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黄平安抚司,隶播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思南2宣慰司,于今州境置思州、黎平、新化、镇远4府,隶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一年设新镇道,黎平、新化、镇远3府属辖。思州府隶思仁道。宣德九年(1434)废新化府入黎平府。成化十三年(1477)于西境置安宁宣抚司(今凯里),隶播州宣慰司。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隶都匀府。嘉靖元年(1522)改安宁宣抚司地为凯里宣抚司,隶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黄平安抚司地置黄平州,隶平越府。1913年废府、州、厅置县,1914年州境各县分别隶属黔东道和黔中道。1917年黔东道署迁镇远,改名镇远道,1923年废。1935年于镇远设第八行政督察区,黎平设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撤销第十行政督察区,改第八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1937年改第七行政督察区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镇远专区,辖12县,黎平、麻江、丹寨、榕江、从江隶都匀(独山)专区。1956年撤销镇远专区,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暂驻镇远,1958年12月迁驻凯里。
热门文章
把荷乡
凭祥市
夏石镇
凭祥镇
龙茗镇
上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