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始称为石马乡。因在马下村八丘坪有一黑色大石,高二十余尺,宽八九尺,长六十尺,形似一匹昂首北望的骏马,人称石马,相传此石是匹神马的化身,故名。

因境内有元墩街而得名,相传该街道中段南侧有一座2米高呈不规则的圆形石墩故名,当地群众在此交易农副产品,逐渐形成集市,为元墩镇的乡级行政区域。

因境内甘泉山而得名。地处蜀冈中部,地势南部较高,一般海拔15~35米左右,北部较低。甘泉山最高,海拔63米,古名“老山",山有七峰,上有井,水甘甜,久旱不竭,勒石“甘泉”,号称“天下第七泉”,山因名甘泉。

因辖区规划为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文化繁荣昌盛,故名。

因是东营市政府驻地,以市之专名而得名。东营市以胜利油田机关所在地村庄名称——东营村命名。东营村于明洪武年间建村,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大营、西大营2个军营,故名。

据传该村从前村山上有个塔,山下有村庄,故取名“塔庄”。

因范姓始建,居于岗上,得名范家岗,后简称范岗。

因驻地陈官屯村,根据主地名陈官屯村故得名陈官屯乡,2016年因行政划调整,变更为陈官屯镇。陈官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陈氏军官在此地屯兵种地,遂名陈官屯。

镇人民政府驻河西社区,故名。河西意为河西边的县城。经查《河西县志》康熙版、乾隆版两部县志,因城位于河的西边而得名。现查《肇域志》载“河西县治在湖(杞麓湖)西,土人谓湖称“河”,而得名“河西”。

以地片名龙泉命名的乡级行政区域

据1964年本《金氏家谱》载:始祖金榜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福建随驾北征,干戈止息后,退役在此屯垦,以姓氏取村名。解放前后镇驻地在金屯村,虽历经搬迁驻地,但一直沿用金屯镇。

九原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修筑,时间当在公元前300年前后,秦时为九原郡郡治。后以九原命名街路,因街道办事处位于九原街而命名为九原街道。

因辖区内有历史名山“马山”(《左传》称格马山、隔马山),故名马山镇。

夏:音通同下,指方位。该乡位于玛瑙溪口下,名下溪,后与马边彝族自治县夏溪乡同名,雅化为夏溪。

因纪念云南和平解放,故名。

因河中水流击此石,声如玉锵,修一桥为“鸣玉桥”,故名。

驻雄壁,故名。雄壁为彝语音译汉,“雄”为地方官,“壁”为石山,意即石山下的土官寨。

“太和”作为地名始于南诏前期。太和,白语为“岛鹅”,“岛”是“太”,“鹅”是“村”。《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夷语山坡陀为‘和’,和在城中,尊之曰‘太’,城因以名,故称‘太和城’。”寓意太平和谐,故而得名。

2394 2395 2396 2397 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