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此地有村,建于唐代(618年~907年),村中曾有唐代古庙“永庆寺”,寺前有古槐,寺西南角有丁字形街道旧址。地势较高,而处于县城西南,得村名为西岗。因原驻地村为西岗村得名。

境内有著名水利工程松华坝水库,故名。

该地以前以尉姓人居多 ,以姓氏而得名尉庄。

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取“安民大虑曰定”“辟地有德曰襄”之意得名定襄。后汉末,移阳曲故城置于定襄。

1929年,改练田制设县、乡制,取儒家经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宝藏兴焉”命名为中和乡。

十里铺:因旧距宝鸡县城十里且有店铺;街道,乡级行政区。

明代建村最早崔姓来此居住,以姓氏取名为崔家庄。因镇政府驻地在崔家庄村,故得名崔家庄镇。

“普格”彝语原为“日普基勒”,简称为“普基”,谐音为普格,意为垭口下的草甸子。

“查当”意为“沼泽地”。

石墙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张、薄、路、宋四姓相继迁此定居。传说古时此地存有8只石雕羊,遂取村名为“石羊”,后改称石墙。

彝语地名,彝语中安指盆,定指富饶,安定意为富饶的盆地,故名。

原名竹笆乡,后根据竹笆乡境内群众其贤良、纯朴之特质,而命名。

元代后,人口剧增,商肆勃兴,名为大埠市,后改称大埠岗。

“巴彦茫哈”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沙丘”,故而得名。

“巴别”是壮语Bahbez的音译转写。“巴bah”指土坡。“别bez”指别妹草。因此地原为多长别妹草的山坡,故名。

因镇内原修有兴国寺、镇国寺、观音庙成三足鼎立之势,以此取名“白阙寺”,后将“阙”字改为“雀”字,称为“白雀寺”,又因此处设有乡级行政区,得名白雀寺镇。

因明月山而得名的乡级行政区。

地名来源于镇政府所在地的狼神山,当地方言“狼”和“罗”口音不分,把“狼神山'叫做”罗子山“,故得名罗子山镇。

2370 2371 2372 2373 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