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青松多”系藏语译音,意为像马绊一样的三岔沟口。因此乡地处三条大沟中,形似马绊,故名。
本村原为灰吊,道光十三年(1833)村里有名叫弓怀林的中了举人,把本村改名为怀道。
为三国时曹操谋士郭嘉故里,濂河贯穿村中,始名郭濂。清道光十五年(1835)筑寨,将濂河引入寨壕,后河道淤塞,河水干涸,村名演为郭连。
1956年以方荣华烈士的名字命名。
因明弘治年间,当地德馨庄余氏五兄弟相继考得贡生,均入士为官,为官清正,钦赐“棠萼五芳”匾额、建“五贡”牌坊嘉奖,声名远播,人们称此地是出官的庄子,于便有了“官庄”之名谓,后来因这里崇尚读书,为官甚多,“官庄”名世代沿袭下来,故名。
1983年老君坡乡政府成立后改为老君坡乡,即后来人们简称老君。
因乌江北岸的城区有三条路,分别是芙蓉东路、芙蓉中路、芙蓉西路而得名。
“三安曲林”意为“密法洲”。因寺庙(三安曲林寺)而得名。
“卡子”即为关卡,原为设税卡的地方。“湾”是指道路变向的地方。“卡子湾”是指设有关卡的道路拐弯之处。
古时有十里一铺,因村庄距城西二十里,故名。
明末王氏由山东迁此定居,因村西南一高山,形似宝塔,故取村名“塔山”后演变成“塌山”。因原乡政府驻地位于塌山村(三岔口),故得名塌山乡。
“措拉”,藏语意为海子。
据清康熙编纂之《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明正德十年(1515),土僚普法恶起义之事为“葛魁”。《晋书》载“葛僚”是明代土僚族的祖先。《据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一书考证“乌蒙北”,“泸州南”是葛僚之地。疑“葛魁”是葛僚族头领居住的地方。清乾隆《镇雄州志》载名“葛魁”,后演变为戈魁,意为雄阔峭壁之意。1913年县治所由奎香迁往戈魁后,邑人谓“葛魁”字义不佳,取角木胶、奎木狼二星宿名之首字,音谐义美,为吉祥之意,故名角奎。
“木拉”意为“女神”。
西山乡系汉语,根据地理位置而命名,意为天山区西面的管辖区。
“洛隆”,藏语德格方言,意为“南山谷”。
因政府驻地而得名。
“新桥”是指在街口建起新的桥后,而得名新桥。
热门文章
三隆镇
东城区
川山坪镇
城南街道
李溪镇
良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