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开拓创新,故起名新开镇。

因辖区内有历史街巷西马路。西马路初称西门街,因经古城西门得名。1928年扩建为马路,改称西马路。

因境内有𠙶山,故得名。

青泥此处指镇政府所在地的田泥为青色故名青泥,又因青泥镇驻地青泥,所以命为此名。

因2012年四方区撤销并入市北区,为纪念原四方区名称而将嘉兴路街道更名为四方街道。据《滕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滕姓军户由云南辗转迁至此立村,村子名为"四方村"。后村落规模扩大,以河(今杭州路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村:河东踞岭上,称"上四方村";河西临海,称"下四方村"。村民以农渔业为生。后王、徐、刘诸姓相继迁入。滕氏为四方村大族,设有滕氏祠堂。关于四方村名称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古时此地海边曾有四四方方盐田,故名;一说村落初建时只有四间小草房,称四房,后谐音演变为四方;一说四方村老住户有四大土著家

辽开泰元年,称采魏院;元至元二十一年,改称采魏里;明洪武元年,因建蕃育署(即皇庄)而更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合新旧地名中的“采”和“育”,定名采育营。

新华路位于城区东南部,取意“新中华”,故名,街道因路得名。

“恰夏”,蒙古语,意为坟堆前的牌楼。

侗语“顺”意为“寨子”,洞意为“侗族居住之地”。

因此地村始建于明朝时期,曾经赵姓为首户,并精拳术,得名“赵拳营”,后来人们觉得“全”比“拳”有文化,渐渐称此地为赵全营。

苗语意为:一是苗族方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二是系苗语“方秀”音转,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

鲁河附近池塘长满卤草。

明景泰三年(1452)山西移民奉昭迁此定居,因地处山沟又武姓较多故名武家沟。因镇政府驻武家沟村得名武家沟镇。

“抚”,即镇抚、安抚。“松”,即松花江。“抚松”,即镇抚、安抚松花江流域。

因清初(1644)在此地设厂,征壮丁伐桦树,制造弓箭及马鞍等,做为贡品送交清廷内务府,故而得名。

“蔡”为姓氏,“河”指该镇地理位置临河,“镇”即基层行政区划单位。

清河之名源于清初,此河水质清澈。区因水名,希望生态良好,政风清廉。

因境内在明朝时建寺庙为“粉笔寺”,后发现古庙门上书有“粉壁寺”三字。街道建设后,人们便按寺庙而取名为“粉壁场”故今名。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