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因历史传说而得名。相传当年尧王外出访贤,途径此地,夜宿该村,晚上尧做梦遇贤人大舜,遂位于舜。后人称该村为尧梦,后演变为姚孟。

表示旧时为古老集市。古市,又名“旧市”,民国 14 年《松阳县志》载:“在县城西二十里,古松阳县治, 故址犹存,故名旧治,今曰‘旧市’音之讹也。”

东社镇过去属于同川地区,同川曾有铜川、桐川、同川三种称谓。隋初因置县命名铜川,唐时俗称同川,宋始又称桐川,清末民初简称同川,一直沿袭至今。同川山水灵秀,不仅是梨果之乡,也是文化之乡。为此,东社镇和南白乡合并后设为同川镇。

“智”为勇智社社名中取“智”字而得。“新”为新建之意。“智新”为从勇智社分出新建之意。

因纪念洪万斛,户与斛谐音,故名。洪万斛(1467-1546),号林轩,明嘉靖丁亥(1527)都昌大旱,整垅田地颗粒无收,老百姓处于饿死边缘,洪万斛赈济五千石,以救饿殍,被老百姓称为洪万斛。后洪氏繁衍附近八村,以诣音字“户”代“斛”。

因前身为和平公社,而得名和平乡。

街道辖区原为新坡镇官渡村,分出设街道后,街道办事处驻地在官渡村,故名。

原名圆凼子场,因地处低洼,型如圆圈,俗名“圆凼子”,始建于明代。后当地人为图吉祥,将“圆”改为“钱”、“凼”改为“塘”,寓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多财多福,故名。

“民主”系因南川涪陵交界地带长期陷边陲之争,解放后以此命为名寓民主团结之意。

该辖区因濒临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滆湖(西太湖)得名。

“沙尔沁”蒙古语意为“挤奶的地方”,因为在清廷放垦之前,基本上是游牧之地,故得名。

位于紫来街道东南,寓意紫气东来,兴旺发达。

因驻地西柘汪村而得名。相传明初建村,当时遍布全村的72个汪塘之间长有许多柘树,故取名柘汪。

堡为聚落通名,大为形容词,大堡是聚落较大之意。

原金麦社区(部分村居)、会展社区成立该街道时,因辖区有观山湖区长岭路,故取名长岭街道。

因镇南山区多杉林,取彬字,镇北袁河取江字,故名“彬江”。

因驻潮鸣寺巷,故名潮鸣街道。潮鸣寺建于梁贞明元年(916),民国《杭州府志》卷三十四:“潮鸣寺在郡城东北,寺三面皆水,水之外皆菜畦,而寺独踞其中。梁贞明元年钱氏建,名归德院。南渡驻跸寺中,闻涛声,赐今名。”

早胜镇,前名早社。据《史·志》记载;隋代以后,这里称枣社,因九龙川、马莲盛产大枣。每年秋季枣熟后,老百姓都在这里来买枣,当时以社分制,故起名枣社,后演变为早社,明清时以里分制,故称早社里。

2241 2242 2243 2244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