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根据单位位于团结街路,故而得名。

因境内有武安寨得名。

明永乐二年(1404),有一位姓秦的从山东即墨县迁此定居,故名秦村(后秦姓绝嗣,现该村无此姓)。因原镇政府驻秦村而得名。

“中伙铺”指古道驿站,中午歇脚就餐的饭铺;“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明朝成化四年,当地百姓修建天仙寺,用以供奉各路神仙。因其香火鼎盛,远近闻名,故镇以寺名。

黄陂旧时称“龙归洞”,因圩镇附近有座水坝,遇大雨河水呈黄色流过水坝,故称“黄陂”。

维吾尔玉其温,维吾尔语,“三个维吾尔十户”之意。

据《宋史》记载,熙宁年间,此处称“小作口”为井陉驻兵防守三砦之一,村中“玄真寺”布施碑文记载,该村建于元代,因此地盛产个小味美的红枣,取名“小枣村”。民国年初因“枣”字俗,复原名去“口”称小作。

取那裸乡、林村乡各一字得名。那指那裸乡;林指林村乡。

因交道口南大街在境内,故名。

太保山原名松山、寨子山,明朝太子太保文澍显达前曾居此山东麓,嘉靖元年(1522),地方官民为彰其文德政声将松山更名为太保山。明嘉靖三年(1524),设保山县,因县城西倚太保山得名。

蚂蜒河,满语语音汉译,其意为肘弯,蚂蜒河流经此地。

因辖区内的支流七里江和浏阳河与志溪河三水合流形成泥江,居民以江口而居得名。

电尕藏语含义为“台上”,此乡镇在电尕村附件而得名。

海北镇,行政上由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下辖,是唐山市在天津市内的一块飞地——芦台经济开发区内的一个镇。

东汉初年,王姓建村并兴集,名王家集。宋代为官设贸易机关或场所,改称王务镇。明初,因村北闾河上建一座桥,竣工时大雾弥漫,不见桥面,遂称“望雾桥”,村以桥名。清嘉庆元年(1796)称王雾桥。演为王勿桥。

据查,元朝年间此地系交通要道,金线河上建有石桥多座。山西移民迁此建村三个,分别以附近石桥方位,取村名东石桥、西石桥、北石桥。石桥镇因政府驻地西石桥得名。

“坪坝”指平坦的场地,“镇”指乡级行政区。

2218 2219 2220 2221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