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平齐公路、十九公路与十字通往大院村的通村公路在此交汇成十字形,故名十字乡。

那桃,壮语Nazdauz,“那Naz”指田,“桃dauz”指桃子。那桃圩建于1935年前,因圩亭建在农田里,临街的山坡上原中有许多桃果树,故名。

该镇形似汉字“屯”,且汉文帝十四年(166),匈奴十四万铁骑屯兵本村,故称屯字镇。

寓意庄稼丰收、产量高涨。

取原街道首字合成。

西安镇因宋代建西安州而得名。后设立西安乡,2003年11月撤乡设西安镇。

由于此地为交通要道,明朝末年即有大王镇之设。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石塘区,以历史旧称得名。

上坪被四周高山环抱,是个盆地,政府驻地在上坪乡,故名。

相传古时在浊漳河两岸都有先人居住,夏日人们往来,都是蹚水过河,但一到秋后河水冰冷,再蹚水过河,腿脚吃不消,步步很艰难。于是河两岸人们商量,共同在河上搭扎石块,每隔一尺搭一块,并用木桩将石块围圈而钉牢,让人们踩着石头块过河。因以河中心为界,北头的称为“北石”,南头的称为“南石”。为纪念这件利民大事,遂将北岸的居民点称为“北石村”,南岸的居民点称为“南石村”。因长子方言中称水中石块为“柘”,后来北石慢慢演变为“北石柘”,再后来去北而演变为“石哲”。

明万历年间,该地北有小楼,南有大场,人们取村名南场北楼,后来人户增多,两地连在一起,取名勤庄(意名辛勤立庄),后演变为辛立庄。

因马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马家庄。

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四方充满平和安详之气。

因辖区位于季节性河流“东河”的东部,故得名。

宋因建在境内北部黄源山,称黄源街。明洪武九年(1376)火毁170余户,此后房屋沿濠溪建筑,改名濠溪村,明嘉靖七年(1528),被洪水冲毁500余户住房,后房屋沿山建筑。

原名约场墟。1927年,国民党一文姓团长奉命前来禁赌治乱,发现此地平坦肥沃,旱涝保收,说是能在此居住颇有福气,遂更名福田。

原地名为蓝染布,河流处于塘状又名蓝塘,后改为南塘。

以处桃江河畔得名。

2181 2182 2183 2184 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