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最早形成街路为东原街。
以驻地得名。昔为海边沙滩,产盐,“因海潮每至沃沙,日暴沙白”。宋元时形成路名,清雍正三年(1725)白沙路开市,称白沙路市,简称白沙市。
此地境内的山脉排列在几水两岸,呈现出公字型。
80年代末因辖区电子工业、航天企业等大型单位迁址于辖区内,故得名为电子城街道。
梁垛原为海滩高垛。唐开元年间(713—741),迁来一户姓梁的,居此烧盐为生,颇为发达,因而得名梁垛。因梁垛位于西溪南侧,故又称南梁。
“沈”为姓氏,“沈家营”意为沈家兵营。
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此地修建城堡,是驻兵防守地,为了跨越其军事势力,以此为据点,其威慑达到边远地区,威镇一方,故得名。
街道办事处驻九街社区,故名。“九龙”名称源于明永乐年间,起意于“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物丰民康”,有九龙坐镇安稳之意。
据明正德元年(506)孟耿重修玉皇宫碑记载,始建于唐朝,因属新建村庄,曾名新庄,后演变成辛庄。
以生长蒲公英多,密密麻麻而得名。
相传,因村旁昔有古楼而得名。后因“楼”与“娄”谐音,渐演变为娄里。建国后,又据其村址在原古楼南侧,改称南娄。因该镇人民政府驻南娄村,得名南娄镇。
地处中营子北部的四户人家的村落。
“邱多江”藏语含义为水岔口运处。
该镇名为派生名称,由境内槎江上一座石桥名称派生而出。
原为山林,山前有南召、北召二村。战乱时期村民多藏匿于山林以保全生命,故名人存。后聚落扩大,取“村民团结仁和”之意,更名仁村。
因早期在村前挖三泉,先中头泉,后源头泉,再尾泉,故而以其方位顺序命名为中泉镇。
拉乌,系彝语拉乌杂演变而来,即汉语“河头上”之意,原村落盘山依水,因居住在穿流全境的拉乌河两岸而得名。改土归流后,汉、彝杂居,因地名、口音读法不一,曰“拉乌杂”亦曰“拉务”,后演变为拉乌。又因主体民族为彝族,故而得名。
宋代曾名双溪口,后以位于溪水汇合处之西,改名水西。相传后人为寄愿日后出头,在西字上加一草字头,故名。
热门文章
月山镇
陶然亭街道
陆坊乡
下栅乡
学院路街道
小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