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系蒙古语,汉译为“亲兵”“卫队”。是成吉思汗所赐部队“怯薛歹”的称号。

只有一户人家。

境有古刹什地寺,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杨村垭(此地处于青墟山与石门山之间一山垭上,两侧有两个较大的自然村,居民多姓杨,故名杨村垭。)而得名。

常宁沿用古地名,长久安宁之意。

升平镇:升平即“德钦”藏语的意译,意为安乐太平。清光绪三年(1877),地方官夏胡调离时,立一“德钦碑”,碑上取此镇为升平镇,故名。

贯穿市区的三亚河(古名临川水)由三亚东西二河汇合,成“丫”字形,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故而得名三亚。

明成化二十年(1484)为防止漠北骑兵趁黄河冰封时过河骚扰,兰州卫指挥佥事周璜又在此筑一土堡,因河滩遍生芨芨草,取名萁萁滩堡。又因与古城相对,也称新城;后来西固区新城街道建制,命名为新城镇。

“田”意为田港,田港水平如湖,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村庄河流街村得名。

辖区主要为滴道矿职工与家属,并驻于滴道矿办公楼里。

永新场原名平滩沟,1930年取“永远兴旺”之意,得名永兴镇。1941年取“永远立新”之意,更名永新乡。

因唐贞观年间(627-649),有位王熙为“中书舍人”,他处事从善,为百姓所称赞。人们为纪念他,易名为王舍人店。后沿称王舍人庄。因庄名命名为王舍人街道。

“府城”指德安府安陆古城,“街道”指乡级行政区。

因所在地为狭长而斜的地带,没有洋(平地),肇基者自称“有半个洋”,遂称半洋;民国后期有雅士嫌其不美,改成泮洋,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住于达仁河入旬河口而得名。

因境内夏各庄村得名。

桑木场是桑木镇驻地。从前,此地森林茂密,参天挺拔的马桑树特别多。刮风时马桑树枝相互摩擦而发出叽嘎、叽嘎的声音,因谐音关系,该地曾叫桑木嘎;此地桑木数多且后山有垭口,故名桑木垭。

2161 2162 2163 2164 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