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们期望着世代昌盛年年丰收,取永远丰收之意,故名。
相传南宋时期黄姓立村,继有徐、刘二姓来居。徐姓世代居官庄,元朝间自三十世迁此。据《刘氏族谱》载,刘氏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沂水马站街。镇政府驻地该村,故命名为“马站镇”。
明洪武年间山西移民迁此定居,居东的多盖平房,居西的多盖瓦房,自东向西远处看只见一片“瓦屋头”,故名。
因辖区内有凤山,且山下建有凤山祖庙,有“先有凤山祖庙而后有汕尾港”之说,故名。
清光绪年间(1874-1908),有一杜姓人发现在朝阳县北部的小扎兰营子、兴隆沟、木多土鄂赖(今北票城关)、大梁岗子(今北票和尚沟煤矿)四处有煤层。经吐默特右翼旗报奏热河都统廷杰批准,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准奏,并发给窑照四张(即龙票)准予开采,因四地皆在朝阳县城以北,故称“北四票”,简称“北票”。北票以清王朝颁发给朝阳县北部四张煤矿开采证(龙票)而命名。
相传,在明朝初期,该地有一座三观庙,庙里的王老道收道童很多,名声很大,人们又称为王道童庙。山西移民分别于庙前、庙后立村。庙前之村称南王道童,庙后之村称北王道童。1940年,日本在两村中间修建石德铁路设王瞳车站,两村遂简称南王瞳、北王瞳。取“王瞳”二字得镇名。
原居民多水姓,村东地角有黄浒塘,常年积水,得名水家湖。
白宝岭原是一座牧牛山岭,传古时有叫“白宝仔”的人常在此牧牛,牛食饱卧睡不走,此岭视为宝地,人们迁此地建居之后以此命名。
“铁热克”维吾尔语,意为杨树。
1946年8月张海江在剿匪战斗中牺牲。
驻地赤水的镇级行政区。
因位于万宁市最南端,且辖区内原有一座桥,故而得名南桥 。
相传明朝洪武四年,明开国元勋、文成公刘基(伯温)退隐南田,一日奉诏赴京经此地,见百姓生活困苦,遂连夜在此写奏章要求圣上减免赋税,不知不觉天已值拂晓,随口道出:“天将旦了”。后人为纪念刘基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通宵达旦书写免赋奏章,就将此地名改为章旦,作为纪念。
因培黎广场命名,2004年11月26日全区行政区划调整时,为纪念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安宁区修建培黎广场,十里店街道因之更名为培黎街道。
因美好愿景而得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为避宣祖赵弘殷(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之父。赵匡胤称帝后追尊其为昭武睿圣皇帝,庙号宣祖)永安陵之讳,取《周易·乾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咸宁”,又因“咸宁”与“永安”近义,所以取咸宁的“咸”、永安的“安”各一字组成。
因乡政府所在地及境内多东乡族故名。
白坪古时多白栗树,称白栗坪,后简称白坪。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相传8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邀到墨脱弘法月余,称颂墨脱为“莲花圣地(白玛岗)”。大藏经《甘珠尔》有“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荣”之赞誉。
热门文章
硚口区
哈喇河镇
五井镇
锦湖街道
湖滨街道
藉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