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地名,傣语中“景”为城,“东”为坝子,即坝子城,因位于景董山(即御笔山)东麓,故而得名。

顺河街北滨沙河,与沙河平行,故名。2005年道路东西向延长,更名滨河中路。街道因原路名得名。

原名沔县。后因“沔”字生僻,“沔”与“勉”同音,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沔县”改为“勉县”。

以辖境旧属芙狮乡,后分设故以新狮为名。

清初建治前,地名已存在。因“纳雍”为彝语读音,汉字谐音记作“哪溢”,为团结和睦之意,故得名纳雍,因织金邻县有纳雍县,当地俗称“小纳雍”。

“宝”音同“雹”,指冰雹;“圩”指街。指此圩地常下冰雹,故名。后为便于书写将“雹圩”改成“宝圩”。

彝语“威尼嘿铁”,意为“此地经常有野猪活动”。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引凤社区,故得名。

下关,白语为“耳国”,意即下边的关口。下关一名,乃因关隘地形取意,故而得名。

因其位于新淮村附近,故得名。

清初三都周姓迁此定居,因该地原有封禁石而得名大石头。以街道办事处驻地大石头得名大石街道。

因地处长江口,为周边沙洲之首而名。此地成陆前,处于“开沙”西北长江中,始为沙诸,生长芦荻,后因“开沙”冲刷殆尽,“开沙”西北露出一些沙洲,涨坍频繁,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ー1505)所涨沙洲始定,复涨顺江,南新两洲。镇域在南新洲之西,后演称江洲、江心洲、北老洲、北洲。与北洲他乡连成一片的冲击平原,均成陆于明朝,按“开沙志”载,因位于“开沙”之西头,故名沙头。

“杨柳湾”指集镇名称,“镇”指行政级别。

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故名。

当地有一条溪,流经该地,其相邻一个村古时建座桥称大桥,其村庄名称大桥,集镇与大桥相对。

孟姜即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因著名景区孟姜女庙位于此镇,故得名孟姜镇。

唐天宝年间(约742)为沟通南北交通,当地人在此处村关小溪上用石磨盘修了一座拱桥,故名磨子桥。沿用至今。

古时村西有奶奶庙,八方善男信女,多来拜神求子,据传,只要行善积德人家,有求必应,万分灵验,故取村名善应。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