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扬镇”拾取康、杨两姓。据传,元末明初,有康、杨、李、三姓氏家族从甘肃河州等地迁来此地分布居住,解放后,李家化归坎布拉镇,故名。

村建于清康熙年间。因西北山上有一条黑石线,酷似龙形,故村取名乌龙沟。因乡政府驻乌龙沟而得名乌龙沟乡。

取老林店村名,故得名。

太姥山,旧称才山。因附近的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取名。

“七”指数量。“方”通房。“镇”指乡级行政区域。

“丁司”为姓氏,“垱”指在低洼的田地或河中修建的用来存水的小土堤,“镇”即基层行政区划单位。

《吴桥县志》载:“吴桥镇,在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旧有桥,传为吴桥”。一说“燕吴王慕容垂尝引兵经过桥”,故得名吴桥。

西渡原为黄浦江边一渡口,原名西渡口、敏航渡。据记载有“秦皇驰道,秦时观海而筑,南起柘林,北达嘉定,中绝黄浦处设敏航渡以济之,来往繁剧,率至留滞”。横泾港东,原亦有渡口,称为东渡口,与浦北春申阁遥望(1958年停运)。该地原系南汇县插花地带。沪闵南柘公路修筑之前,渡口苇塘连片,户少人稀。1933年后,沪闵南柘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在客渡东侧建造车辆轮渡并设置汽车站,渐成市集,后发展为城市区片。

因政区内新寨村庄而得名。

相传建县时,适逢镇人凿井得砖12块,上刻有“会昌”篆文,遂以此名县。

流经该地杜柯河在此处正好有一半圆弧度,形似嘴巴张开,包围此地,“岗木达”系藏语译意为“渠口”,渠又有河之意,取义像嘴巴一样的河。

取地势平坦向阳之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恢复兴旺的意思,故名。

因位于美丽的神仙沟畔而取名仙河镇。

位于岭东区东部,所以命名为东山街道办事处。

《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故名渭源。因渭河发源地而得名,

古称“挚”地,后建挚国。挚人奚仲根据此处地势平坦的特点,制造四轮车,名曰“舆”,大禹封其为舆侯。渐称此处为平舆。《史记·王翦列传》记载,此处地势平坦,又为舆(太平车)的发源地,遂得名平舆。

浪堤,哈尼语“毫特”的误译。释意有二说:一说为牛滚塘,建村前为牧场,故称;二说为峡谷。镇人民政府驻浪堤村委会得名。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