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藏语又称“麻格日”,意为“不荒之地”。

因最早设县(东汉末年三国)时,战乱频繁,民苦不堪,民心思定,希望和平,故名“思平县”。后因字形相近,演变为“恩平”。

明朝时期,土司陇氏统治镇雄,其舅子(姓禄)封为二都台,在此辖区境内建官府(宅基遗址在今庄家坝子),称旧府。故名。

此地曾有一处“草池堰”,河堰中生草一棵,终年水不涸草不死。

孙姓家族聚居地“孙家湾”命名的镇。

以境内江口河而名,故名江口公社。后因江口公社驻地沿陂村境内,更名沿陂镇。

明朝设立镇称“乱沟山集”,清康熙(1685年)设“同知府”,因“兴武安邦镇守”之意而称大兴镇。

“金江”指“金江河”,无特殊含义。

  因域内紫水河蜿蜒环城,有紫气东来之寓意,故名。

置县时,依城东磨盘山名,取“安如磐石”意。

境内最大河流名叫沱江河。沱江镇区苗语地名吉斋,译汉语为集镇。明代名为五寨司,以治所设长官司,辖五个里(约),故名五寨司。清代名镇筸镇,《凤凰厅志》载:“案苗防备览镇筸东北有坪曰筸子,东有所曰镇溪,故统曰镇筸镇。”1942年以沱江命名为沱江镇。

公元759年唐朝诗人李白路过此地,他为壶瓶南麓黄莲河的千丈飞瀑而惊叹,亦为壶瓶北麓的洞口漫山桃花飘落而伤感,遂写下了“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美诗,后人也改其名为壶瓶山。

原名留宝垛、留宝头。相传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后名刘坝头。又因《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认为“柳”字充满水乡活力,“堡”有屯兵的寓意,故得名柳堡。

明清时海口称海口铺,是历史上抚仙湖唯一的出水口,湖水经清水河流入南盘江(古称地铁河)而入南海,海口因此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海口社区,故名。

“金”为金矿,“口”取自旧称“涂口”。“街道”指地方国家行政单位。

“富”取自富世盐井,该井为当时此地最大的盐井。“富顺”,寓“盐井之富而顺治”之意。

昔有人札寨,后吴氏迁居得名寨洋,因忌讳劣字,方言谐字为乍洋。亦名查洋。故名。

“港口”指辖域内大港口(防城港)。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