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商丘是河南省面向长三角经济走廊开放的东大门,通过区划优化调整架起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把商丘城区建设成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经济新高地的目标。二是金桥寓义世人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辉煌前景的一种向往,民心所向。三是区域内金桥路贯通南北故得名金桥街道。

南法信从南叫南草地,据传说: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当朝的刑部尚书、二品官杨庭章死后,其家族将杨葬于南草地里,意为杨(羊)吃草,永保杨家兴旺。该村始叫南草地。群众为了破他的风水,故改名叫南法信。

因位于芒市西部山区,故而得名。

金果:金色果实;坪:平坦地方;乡: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

取其王姓家族所建石屋而来。

以辖区内的长白街命名。

五代十国时有一邱姓大户在此地高岗居住,后渐起集,取名邱岗集。后村内张姓居多,清咸丰年间改名为张集。

因由中和村、沙坡村两村各取一字而得名。

镇驻地所在村位于柴汶河之南。

因1935年太平镇、伏龙乡合并后取首字“太”和“伏”为镇名。

据查该村在建村以前,原有一座建于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的破败古佛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山西移民迁来建村,同时修葺了佛寺,古寺从此得到保留,遂定村名为留古寺。又因位于姜家村、阎村、艾家村三个村的东北面(三村合称前留古寺),故名后留古寺。因镇政府驻后留古寺村得名留古寺镇。

因霍林河流经其境内,所以境内多湖、沼泽,而龙代表着风调雨顺,所以把苗沼改为龙沼,故而得名。

因姓氏和地形地貌而得名,原名焦岔,后改名交岔。

清道光四年(1824),五块石集市被洪水淹没。道光八年(1828),移迁水田坝,兴建成集市,取“商贾云集、兴旺隆盛”之意,故名。

早期王姓人居多。

因河西有座山形似龙,龙首入乾佑河,河水迂回故名。

因该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位于西大街,故得名西大街街道。

“宜里”系鄂伦春语,通常有两种解释,意为“狍子和鹿能上去的山”,又意为“鹿鸣山”。传说很久以前,奎勒河北岸的黑头山,经常有野生鹿出没,是鄂伦春猎民的天然猎场。每到傍晚和黎明,总有雄鹿到山头鸣叫,众多雌鹿闻声而至,鄂伦春人到这里来狩猎,收获很大。久而久之,宜里成了当地的名称,故得名。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