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金果坪乡

拼音

Jīnguǒpíng Xiāng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巴东县

名称含义

金果:金色果实;坪:平坦地方;乡: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

名称起源

金果坪明朝名为金沟坪,为容美土司辖区;清朝更名为金果坪。相传,乾隆年间(1736-1795),土家族覃氏先祖覃万雄来到地势平坦约两平方千米的覃家村落业后,栽培的一种红橘,每到成熟时,果实外观呈金黄色,煞是喜人,后来人们就称这里为金果坪。

名称历史

"据康熙版《巴东县志》记载,金沟坪明末清初期至顺治、康熙年间(1628-1722)属巴东后二都。同治版《巴东县志》载,雍正至同治直至清末(1911)金果坪属巴东后里十甲。 1912—1927年行政区划为左六区中四区右六区,金果区区署设金果坪、支洞区区署设陈家屋场,属右六区。 1931年实行保甲制,划为六个区36个联保,联保为乡,金果坪为第六区,辖金果乡、连天村乡、南潭村乡、孙坪乡、石门台乡、支洞乡。 1937年区划为4个区,四区区署设南潭村,金果坪乡、支洞乡属四区。 1941年体制由联保制改为乡镇制,第四区更名为南潭区署,所辖范围不变。 1944年野三关、南潭两区裁减成立清太坪区,金果坪、支洞隶属清太坪区。 1946年18个乡镇全部由巴东县直辖。 1947年一月,成立野三关办事处,金果坪、支洞属野三关办事处。 1948年六月,重设野三关区署,金果坪、支洞属野三关区署。 1949乡镇合并为九个,金果支峒合并为奕南乡,乡公所设金果坪。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设五个区,奕南乡分为金果、支峒两乡隶属清太坪区(五区),1951年二月增设为八个区,金果坪、支洞两乡隶属杨柳池第八区。 1956年8月,区以所在地地名命名,八区为杨柳池区。 1958年10月,八区一镇改为九个人民公社,乡改为管理区,金果坪乡更名为马家乡。杨柳池区为杨柳人民公社,马家乡、连天乡、后河乡、支所乡、乐群乡、泗井乡、桃李乡等原七个小乡更为七个管理区隶属杨柳池人民公社。 1961年4月,九个人民公社恢复为八区一镇,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原马家、连天、后河、支所、乐群、泗井、桃李等七个管理区改为七个公社隶属杨柳池区(第八区)。 1975年3月撤区并社,马家、连天、支所、后河并为马家公社,乐群、泗井、桃李并为泗井公社由县直辖。 1981年9月马家公社更名为金果坪公社。 1983年5月,政社分开。设八区一镇。54个乡。原金果坪、泗井水两个公社更改为金果坪、泗井水、两个行政乡,隶属杨柳池区。 1984年5月,增设乡镇,54个乡划为121个乡。泗井水、金果坪两乡分设为金果坪、连天后河、支所、乐群、泗井水、桃李溪等七个乡。隶属杨柳池区。 1988年9月撤区并乡,金果坪、连天、支所、后河等乡合并为金果坪乡,乐群、泗井水、桃李溪等乡合并为泗井水乡,由县直辖。1996年11月,调整为十二镇五乡,金果坪乡,泗井水乡并为金果坪乡由县直辖。 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为十镇二乡,仍为金果坪乡。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