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府驻地在东张村,该村庄位于浮山县东部且在一个多数人姓张的村子,而得名东张。

清初,茅姓祖居,后王姓,张姓相继迁入,取名茅村。镇以政府驻地茅村得名。

因珠山为该街道所辖,故借以为名,取名珠山街道。

位于解放路。

曾为兖州、濮州、濮阳国、古鄄城原址。明朝景泰三年,因黄河水患濮州治随迁于王村,故城址遂称旧城,因此而得名。

始为安昌,名曰安昌城,宋时改称平昌关,亦名平常关。据《重修信阳县志》载:“安昌城即平春城,今平昌关也。”天眷初年(1338)金饵宋,两军间隔淮河,南为宋居,北为金占。当时金将平常扼守此关,命之为“平常关”。后金四太子巫术,官名昌平王,来关视察,认其地实为军事要塞,故以己之官名改平常关命名为“平昌关”(取昌平王之前二字换之)。镇因此名。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乘祖国发展之风,全力打造新时代街道之意。

位于县境东部。

因地理位置和地势得名。其所在有牟山,故名。取“牟山之阳,其地坦夷”。

地处“汤旺河平原”,取其首尾两字命名。

“二七”指二七大罢工,“街道”代表行政区划单位。

传说过去大北窑向北二、三里住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高高地俯视低矮的民居,过往的行人常称此地为“呼家楼”,因此得名。

村位于鸡母鼻山里,俗称鼻山里,其后雅称碧里。

用建筑的瓦房用来开设店铺,此地多为瓦房建筑。

原名观音场,因南部一山如玉屏,遂改原观音乡为今名。

街道因处于青梅山与岭山交界处而得名。

鸣犊自古是浐河川道中心的传统古集镇,是长安古镇之一,唐肃宗时已名鸣犊。相传人们过几年听到有牛鸣之声,故名鸣犊镇。据说因地处秦岭北麓断层带,常有地啸如牛的鸣叫声。从北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代均以鸣犊为名设行政管理机构。

“太平”指“物华人丰,太平盛世”;镇:是四级行政区名。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