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明代由横县沙江流民迁来定居,初名“淐朗”,清光绪初年遭烧毁后重建并更名,祈望后人比前人更聪明伶俐。
1882年任宗悦、郭凯文由天镇县迁此,发现土城遗址,并在此建村,以城址取名土城子。因镇政府驻土城子村得名土城子镇。
因地处北京中心区中轴线西侧,故名。
自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至1959年,一直为垣曲县治所在,古名城关或老县城,1959年县城迁至刘张(今新城),改称城关镇,1964年更名为“古城”,1998年因小浪底水库蓄水,旧址被淹没,迁至新址,仍叫古城。
因域内有清源河以及涂水(古“涂”与“徐”同音),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取首字得名清徐。
午井是辖区内村的名称;镇是乡级行政区。
归:意指归集,义:意指义昌江,两字组合而成。
村居怡溪上游,群山环绕,其中五岭似马颈,伸向谷底,如饮水之状,得名马底。明朝时在此设驿站,始称马底驿。建制设乡,故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始建镇,因其为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之中心,故名“中心镇”。
“古城”之意,在于纪念隋唐外廓城,由于北宋以后洛阳不再建都,隋唐外廓城已经废弃,为此冠以“古城”之名。
金代原经城县地置洺水县(治今古城),属洺州。因县西近洺河,名洺水县。因曾属洺州得名洺州镇。
因界内咸阳北路而得名。
乡政府驻北向店,明末江西上高县向氏兄弟二人来此搭棚开店铺2家,渐成集市,俗称向家店,后将居北的称北向家店(亦称小向店),后演化今名。
因有一条名为正岔河的河流从新设的街道辖区穿过,故名正岔街道。
大辛庄始建年代较早,因周、王二姓首居于此,故名周王庄;明初改为大新庄,后“新”演变成“辛”。2022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因与省内其他乡镇重名,故更名为大兴庄镇。
唐天宝年间,因村民杨近曾之次女以淑德选为藩王王妃,并生一小王子故得名南小王。因镇政府驻地南小王村得名南小王镇。
境内有松杨湖而得名,未设立乡以前为国有松杨湖农场。
2015年根据兰高新办发(2015)69号文件,按地理位置设立此街道,且此街道管辖范围为高新区辖区,故而称为高新区街道。
热门文章
红塔镇
八家子街道
长桥镇
广至藏族乡
樊相镇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