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其地滨于海,居民多从事渔业。正南有一大岙,岙中有一官山岛建有官山渔林场,取名大渔湾,故名大渔。

因政府驻地设在石滩场,得名。石滩场,场址位于构溪河边的大石滩上,故名。

原作菉葭镇、菉葭乡,得名于菉葭浜(又名陆家浜)。据清诸世器《菉溪志》载:“菉葭浜一名陆家浜,一说以 (陆) 平原后裔居此得名; 一说以地产葭苇,其色绝绿,可充箫管之用得名。”后改为陆家。

含中华物产丰富之意。

因此地原有都平圩,都平为壮语,“都”为门,“平”同汉义,即平地上的村落,故名。

二郎坝古称教场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川总兵李化龙奉旨平播,合江路总兵吴广与永宁路副总兵曹希彬在此会师,练兵四十余天,始得名教场坝。清顺治四年(1647),张献忠余部石可成在境内聚众起义,清廷下旨王国公及裴都总府征剿,王国公两令郎为先锋,兵分两路在教场坝会师,后人为纪念此事改称二郎坝,2015年改为二郎镇。

“石马”指的是石马街,因街侧山上有一岩石,其形如马,故名石马街。该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名石马镇。

此行政区位于青龙河从南往北排第三道拐弯处。

东四街道位于原东四村,是市辖区政府或县级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社梁位置位于山梁上,东与沙泉镇相邻,南与保德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府谷县隔河相望,北与旧县镇、沙坪乡相邻以所处地势为山梁。1984年设乡,乡政府驻地社梁村,而得名。管辖全乡范围。

据传很早以前常有一些讨饭的叫花子在此岗上搭棚居住,遂得名花子岗,又演变成华子岗,习称花岗,后人在此建村起集沿用其名。

因辖区内有一条名叫大河的路,且街道所处位置位于大河路的中段,故名。

由于老地名为“文星场”,1981年设公社,取“文星”谐音及上升之意,而更名文升公社,后沿用“文升”名。

明朝末年,邓氏祖凤銮迁此建村。传说早年此地有一条地下暗河,地表面津津出水,地面较大,故名大津口。因乡政府驻地大津口村得名。

寓意为建设新农村。

以境内“土山”别称“东山”得名。因东晋时宰相谢安曾隐居会稽郡东山一隅,不愿出山做官。后服从于晋室利益,东山再起。当地称“土山”为“东山”“小东山”。

望疃旧为递铺(驿站,供传递公文者和过往官吏歇脚换马的地方),其初名为旺疃,寓意兴旺发达,后演变为今名。

因境内有一条溪流,流经场边时,地势低洼开阔而形成了一个很深的水潭。潭水清澈见底,传说潭壁有一龙洞,洞中藏有蛟龙。此龙从不作恶,而是造福当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年河水暴涨,蛟龙出洞,顺河而下,游入长江,归至大海,今龙已去,而潭还在,故而得名龙潭。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