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通苑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北部区域为主,所管辖的社区中有8个以“天通苑”命名。“天通苑北”能较好代表该街道办事处的整体性,故名。

“八大公山”为境内有名的大山。一说“八大公山”为土家语地名。另据民间传说,桑植土司管辖八大土官(即为八大业主)于此山指手划界,定其权属,后来八大业主后裔因故相继他迁,无人管业,其原业遂先后沦为无人管业的公山,故名。

意指区域内山非常多。区系万山区县级行政区。

西临劳动湖畔。

南宋末年,曾、刘、谭三姓分别从广东兴宁和江西等地迁来分居于屯仔、刘学、沙上等村,因河水从三村旁横流而过而得名,故名横河。

“白玛”藏语意为“莲花”。

早年此地平坦开阔且生长有大片大片大面积的茅草,当地人称俗称为“大茅坪”,而得名。

城关即指老城区四门之外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的统称。

博乐,蒙古语,意为“青色草原”。《元史》把博乐称作“博落脱儿”,而博罗塔拉这一地名是由此音转而来,博乐又系博尔塔拉演变来。

南苑:指地理位置 ;街道:指通名。

该村为贾存屯与小贾屯两屯合并而成,故名大屯。因乡政府驻地大屯村得名大屯乡。

清朝初期,𬜬姓从文登县渠格庄迁来此处安村,此处地处山岭,故名𬜬山村,镇政府位于蔄山村故得名𬜬山镇。

呼图壁,蒙古语,幸福吉祥之意。

因此处流水过滩多水花,故名“花滩”,并以此作乡镇名。

寓平等互惠、喜迎八方宾客之意。

“番禺”一名的由来,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广东通志》等古籍认为,因该县治辖内有番山、禺山两座山,因此命名为“番禺”。此外还有“一山”说。根据《水经注》记载,“番”是指辖内的番山,“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番禺”意为番山及其附近地带。

因境域东、西部均濒临太湖,故名。

密山原称“蜜山”,相传古时蜂蜜山野蜂成群,蜂蜜从石缝中流出。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