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原系清代时谢姓人家设店经商之所,后因住户增多,得名谢家,街道沿用此名。
政府驻地在东李官屯,因此得名。
“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岩山。
相传宋朝高俅投资建石板街,名高资街,故以此得名。
大安镇村原为大南庄的一部分,1932年建集市时分出,称大安镇。
《壶镇吕三才公房谱》载,“古有壶隐公者,一日泛游至此,背竹杖,提玉壶,徘徊于溪之上。忽焉,缩杖归壶,入溪而沉,不得其去迹,姓氏亦复不传,但称其为壶隐公。因以名其溪。”所以在宋代到清代之间壶镇镇又有“壶溪”、“壶沉”之称,清代后期以谐音演变为今天的“壶镇”之名。古称胡陈、壶溪、壶沉、溪头等。
石洞镇以境内石洞寺而命名。
因政府驻地在大鹿庄村,故命名为大鹿庄乡。
因镇政府原驻地位于车镇村,故名车王镇。据1975年车镇出土文物方砖记载:北宋末年,此地处于交通要道,建有车店房,名为车店,以后村子发展大了,成了店镇,称车镇村。
因明代劳动人民在此开荒种花,初名“花埭”(“埭”是土堰之意,原因是这一带地势低下,花农们种花要修筑小土坝),因“埭”与“地”音近,故清代“花地”正式成为地名,故名。
因环镇皆山,似一盆地,中矗立一石城山,犹如古代的车辆一般,故名“车岭”。
桠杈,原写作丫叉,壮语Ngazgyaq,指山丫口。因地处山丫口得名。后以当地林业发达,树枝分杈多,改名桠杈。
阿瓦提,维吾尔语,意为“繁荣”。
原名小里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当地文人借用古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说,将“里”字改为“沔”字而得名。寓有“上游江水奔流而来,终归大海”之意。
驻地中村村处境内中段,故名中村。
镇以堰名。南宋嘉泰间(1201-1204),于游泾江与东横河相交处建堰坝,堰水以匡(救助)两岸稻禾而名之。
因地处文川溪畔,古时洪水经常淹没稻田,故名。
石头遍布,形似戈壁滩之意。
热门文章
道德街街道
板利乡
乌兰敖都乡
科克铁热克镇
乌苏市
沙子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