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和年间,一徐姓地主建一方圆几十里内最高的楼。故得名徐家楼。以办事处驻地位于徐家楼社区而得名。

东靠通肯河,河西岸有芦地房子屯得名。

额如系蒙语,汉语意为下巴颏。

西陲安宁之意。

厦门之名来源于嘉禾屿上西南海滨的村寨名。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记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卷首的同安县地图还标有“厦门所”。乾隆《泉州府志》卷五记同安二十三都“基地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中左所、石埔、埭头、吕厝等乡”。因此村位于嘉禾屿的西南海边,西南为下,“下”“夏”“厦”同音近义,相互混用,最后一致而叫“厦门”。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筑中左千户所城,名厦门城,厦门之名就代之而成为嘉禾屿全岛的名称了。

枣林为镇政府所在地村名。据解放初残存明淳化年间重修枣林玉皇阁碑记:唐代,碛石塬枣树林木成片,此处以枣树为盛,故得名枣林,明清两代,军民杂居,称枣林营,后渐为自然集镇,故名枣林镇。

古称厚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后,县治暂寄贵屿民舍。1575年知县刘钝于此建县城,因位于洪山之南,故称洪阳。

以驻地西溪和附近大村雅里,各取一字组成,故名。

因境内射箭河(因嘉陵江水流湍急,舟行如箭,故名。)得名。

境内土壤多为红土,故名。

菁盛原名“清水”。因广东、宾阳等地客商到此设街经商,西处又有清水潭,故名清水。由于“清水”含“清贫”之意,又红水河两岸青竹茂盛,解放后,故以“青竹茂盛”之意称改菁盛。

象征长寿,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幸福,子贤孙孝,健康长寿。

因境内一岩壁前耸立着一块形似芭蕉叶的石树,故名。

原称覃韩偏刀水,传镇中四方牌四角水井中一石横于井边,酷似刀刃。后因镇境地形地貌改名琊川,故名。

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朱惠萍,故名惠萍镇。

乌兰再格森,蒙古语,意为红香蒲。

“窝赛”系藏语译音,意为光明。因此地以前驻扎着一个“窝赛”部落,故名。

《金史.地理表》载“唐咸更中(860~873),庞勋之乱,茺州节变使曹翔闻魏博军败,以沧州卒四千人成鲁桥。则把在唐时已为重镇矣”。宋元时多名胜。元至元二十年(1283)后,京杭大运河傍村而过,鲁桥成为水旱码头,遂成运河名镇。元物曾设都漕运司于此,掌管济宁南北漕运。1958年公社化后,属南阳人民公社,1959年建鲁桥公社(驻鲁桥村),1966年1月更名鲁桥区,1969年复名鲁桥公社,1984年建鲁桥镇。

1681 1682 1683 1684 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