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960-1127)时就有人居住,明洪武(1368-1398)因村民分十三段居住,故得名“段村”。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为取祥瑞之意,改名为“端村”。因镇政府驻端村得名端村镇。
镇境内有条“绿水河”,又因镇政府驻地位于绿水河附近,故名。
相传古时该地有一大横石从岸边伸出江心,故称横石。至咸丰三年(1853)改称黄石。
东沟潮起潮落而得名潮沟沿。后来简称沟沿。
古有焦陵,旁筑陂塘,名焦陵陂。唐宋时称焦陂或椒陂。春秋时期,此地为楚伍举的封地。唐永徽年间,颍州刺史柳宝积率民于焦陂镇北修椒坡塘,引润河水灌溉田,后兴集市,以此命名,名焦陂集。
此处为商代苏国故址,后汉时建有苏人亭,因该亭距綦村、羊范、岗冶、南高等约十华里,故名十里亭。因镇政府驻地在十里亭村得名十里亭镇。
“东平”出自《尚书禹贡》中“大野既潴,东原厎平”。
因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故名。
阿勒楚喀,满语意为“嘎拉哈”的“支儿”,引伸为“耳”,因流经城中的河水弯弯曲曲,状似人耳,所以人们称这条河阿勒楚喀河,城名又以河名命名为阿勒楚喀城,简化称之为阿城。
因南湾水库淹没王家岗,集市迁此,往来船只在此停泊犹如港口,得名浉河港。
寓意一起开心,共同欢乐,寄托该镇人民群众幸福快乐的美好愿望。
因境内有盘古山钨矿得名。
“三岔”指三县交叉之处。三岔,原称“大湾”,因倚龙江岸大河湾而得名。清代因商贾运盐,多于此上岸贩卖,改称“盐埠”;后因地处宜山、柳城、柳江3地交叉的岔路口,故改称“三岔”。
2020年1月,以原金华园社区、新世界社区、金麦社区(部分村)合并成立金华园街道,以金华园小区命名,取名金华园街道,隶属观山湖区所辖。
因其乡政府所在地为位奇村,故得名位奇镇。
政府驻地地处何家嘴自然村,处于集镇上且渐成街市,得名何市镇。
以驻地华墅村命名。村以华、谢2氏始居得名;“华、谢” 与“华墅”方言谐音,雅化为今名。
朗如,维吾尔语,意为浑浊水。
热门文章
向阳街道
牙里镇
灌南县
叶县
富裕县
古美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