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驻地东有狮子头山和象山,后有樵夫把这两山间的粗藤砍断,藤流红水七天,染红河水,人们便称此地为“红观”。后以当地方言谐音为洪冠。

街道以驻地桥头胡村得名。桥头胡原是大水湖。清光绪《宁海县志》载:“(象山港尾)海涂中突起一墩,西、东各砌石桥,相去百余步……”县志中所称的“海涂中突起一墩”,就叫“黄墩”,古称皇墩。相传北宋时,岔路上金村美女,后被皇帝选为皇妃娘娘,在进京时,下谕随从官兵挑一包黄土带进京,以寄托对家乡故土的思恋。当直奔象山港欲取水道返京。然而官船只能装载官兵,却装不下这许多黄土,皇妃娘娘无奈,遂叫随身侍女除了留下一包黄土带进京外,其余尽皆丢弃港中。从此,象山港港尾便由“皇土”堆砌成一墩突兀于港中,于是就称此墩为“

明代,朱姓来此建村筑寨,得名朱寨。镇因寨名。

在清朝乾隆年间,当地一董姓家族修建一寺庙,取名长兴寺。以后增建民房,形成一街,于光绪2年设长兴场,故由此得名。

1644年乔氏祖乔进、乔福兄弟二人由衡水县乔家村迁此定居,因该地古为屯兵之处,故得名乔家屯。后因交通不便,1973年迁至后康王城村,但乡名未改。因乡政府原驻地位于乔家屯,而得名乔家屯乡。

名称体现辖区内有将军头墓(庞涓墓)和淄川城区主要道路将军路等地方历史文化。

金陵含义是:相传明代金陵(今南京)一商人到此经商并留下定居,把村内的的圩场命名为金陵吗,后村也命名为金陵村。金陵镇是以镇原人民政府驻地名称命名的行政区域。

唐代在义门庄沟岔上有一个村叫上罗村,罗姓居此,后人口增多移住前面一个村,故此分为前后罗村。此村为前罗村。

明代建村;明永乐年间,因此地有一娘子庙,故借此取名娘子庄,后改成娘娘庄。因镇政府驻地娘娘庄,故得名娘娘庄镇。

该村因刺梅树较多,故名茨营子(“刺”与“茨”同音,故习惯写作“茨”)。因原乡政府驻茨营子得名茨营子乡。

移州治于卫城,相对新州为旧州。

明天启二年(1622),滹沱河水淹没旧县城,束鹿县治遂迁于此地,将新圈头市、河上集、小西天等村圈入寨内,命名为新城,取新县城之意。因镇政府驻新城北街,得名新城镇。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当地因沟渠淤塞,常年内涝。后来从山东迁入的一部分居民为了生活,开挖了青沟、燕翅沟、兴龙沟、胡沟、张沟五条大沟排水。五条沟之间逐渐形成了村落,称五沟村。

乡驻地雪溪,雪溪以雪临山、下东溪首尾各取一字命名。

因辖区有条靠山街,故得名。

相传有仙女下凡到一无名海湾中沐浴,故以神话传说命名为仙浴湾镇。

有传是海南话“加来”是旅客在此歇脚的意思。

位于市区东部,1960年形成该街,1982年命名为东兴街道。

1672 1673 1674 1675 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