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为“罗旁平定”之意。明万历四年(1576),明朝中央政府派兵镇压罗旁地区瑶民起义,次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取“罗旁平定设州”之意,“罗定”之名肇此。

因工人新村为该街道所管辖,故借以为名,取名新村街道。

东魏筑大宁城取“万国咸宁,谓之大宁”之义命名。

境内修建有一道观,名金宝观,街道以观名为名。

“学士”指姓刘的学士修桥的故事。

由原乌达市和原海勃湾市两个县级市合并而成,取自原两市的首字“乌”“海”,故命名乌海市。又因乌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素有“乌金”誉称,故“乌海”又有“乌金之海”的意蕴。

因境内一座水坝名为安民坝,一条渠名为阳花渠而得名。

据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宋郭镇在县西北(今宁郭)。传明崇祯年间,八府巡案官敦云经此地,认为该地为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即上奏皇帝批钱粮修建十里方圆城廓。七年(1634)修成。因监工窦广义贪污钱财,仅修一里宽一里长,为安民心,定名“安宁城郭”,简称“宁郭”。

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刘备领荆州牧,称左将军,人称左公,因此得名。

因辖区内一水潭边有大檬子树,得名“檬子潭”,故名。

“叶格”系藏语译音,意为书脖子。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僧人背着经书传经修道,过河时不慎将经书淋湿,于是他到像脖子一样的山上晒经,此地因而得名。

以桃坑命名的乡级行政区。

因位于藉河与罗玉河中间山梁上而得名。地势中部隆起,地形分为一沟一梁三面坡。罗玉河由西至东流经境内。

因建德侯得名,其义一般认为是“建功立德”之意。今也有人认为是“建立道德”之意。

因位于四平市东部,故得名。

古称青化店(北宋)。宋《长安志》载:“韦谷水经青化店北流入渭”。曾用名青化乡、青化所、青化联保、青化公社。清康熙《周至县志》和清乾隆《周至县志》均记为青化镇,为清代周至六大镇之一。据《西安通览》、民国《周至县志》等记载,青化村,汉为上林苑西界出人口处,当时有长水校尉驻军把守。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诏》,驻军就地屯耕。因长水校尉是来自陇西羌族人组成的军队,因此古老地名多是羌族姓氏留下的地名。经专家论证,“青化”与“羌化”有关。

汤旺,女真语意为“水中之岛”,满语意为“春光”。

“雨敞坪”指解放前冯姓老人在一块较大的荒草坪上搭建的避雨的敞棚。

1670 1671 1672 1673 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