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有塘,初名审家塘,后谐音改审章塘。

因管辖区域曾有一老地名为射洪坝。

因驻地是多桃杏树的村落,故街道名为桃仙街道。

岳氏建村。

“隽水”指河流名称,“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杭盖”系蒙古语,意为“旷野”, 锡林浩特东北有个产地(杭盖敖鲁木)故得名。

因辖区位于学院南路西侧而得名学院南路街道。

“七都”指的是七都街,以旧都乡制序数得名,故名七都街。该乡政府驻地于此,故名七都乡。

镇名源于王爷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班达尔沙从龙山迁此建府,逐渐形成小镇,得名“王爷府”。

因境内有茶陵第三大墟场湖口得名。

金滩镇原是一个渡口,后聚集为村落,因处于河滩上而得名小滩,后发展为小滩镇。清同治年间,礼部尚书毛永熙乘船路过此处,小滩人慕他名气,请他起个村名,他就写了“金滩镇”三个字,寓意此地作为渡口与码头可“日进斗金”,“金滩镇”三个字沿用至今。因自然村“金滩”得名金滩镇,镇政府驻地金南村为“金滩”分出的行政村。

特克斯,意为阴面,阴坡。

因辖区内有解放路而得名。

因临车溪河(亦称临港河),故名临港。

乾隆《亳州志》记思善县云:“古城集,在州南八十里,因距今约两千年之久而得名古城。”古城为东汉思善侯县,距今约两千年之久,故名古城。

原名“七星寨”,据传说,这里先有苏、胡二寨,后有苗、白两姓,还有连家寨、张家寨、马家寨共七个小寨。元朝初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七个小村寨为抵御土匪明抢暗袭,自发组成七寨联盟,由于七寨连心,同仇敌忾,百业兴旺,生产生活之余,人们每日到村里小桥上的金光寺(因为寺中有一尊很大的佛像,所以通常人们把它又称为大佛寺)朝山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全村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元朝至正十七年,从山东泰安来了一位五谷长老,霸占了大佛寺,寺内和尚残害百姓,庶民无不切齿痛恨,人们逐渐把大佛寺叫成了“恶僧寺”。恰在此时,朱

因境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树而得名。

该地原有一桥,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板面系三块木板搭成,名“三板桥”。后在桥边盖一座三层楼阁,正门左右分别刻有“板筑城楼,看四周山水清奇,何年玉笛新吹,许有仙黄鹤至;“板通古道,为三迤滇黔锁钥,此去金戈渐息,应无警自碧鸡来”的楹联,取其各句之首字,故名。

1638 1639 1640 1641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