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于古城镇之北。

周棚最早是过路人歇脚的小地方,只有张氏一家在此居住,称张家店。张氏死后,有一周氏来此落户开了一茶棚。称周棚。后陆续有刘、张、崔、潘氏等家族在此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群居地,周棚地名沿用。

“熊”,指姓氏;“河”,指河流;“镇”,指行政区划。

胡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兵团人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是兵团精神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喻示兵团人不畏艰难、屯垦戍边、顽强创业的精神;以胡杨精神立城,凝聚发展兵团事业的强大力量,不断推动第七师胡杨河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南高崖始名高崖堡,后因县北另有一个高崖村,为防混淆,高崖堡变为南高崖。

俗传则天武后执政时,曾有凤凰落于该村,故名唐凤。其时百户为一里,又称唐凤里。后演变为唐奉。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此,取名唐奉镇。

系以镇政府驻地崇头取为镇名。

因其地需望月(十五日)月光方可照满全槽,满月槽由此得名。

“五里”指距某驿站间的距离。“铺”指客栈、店铺。

驻地在石羊哨的乡人民政府。石羊:传说中的像羊一样的石头。哨: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龙疆,为感谢黑龙江对口援建,寓意黑龙江与新疆友谊源远流长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樟木头而得名。明代前樟木头称"泰安"。传说在清代,朝廷派官员出巡海防路过此地,当时"泰安"盛产樟树,巡官劳累,坐一树头,闻到阵阵清香,随从告之,大人坐的树头为樟木头,于是巡官将"泰安"易名为樟木头,樟木头因此得名。

该村原名五十里铺,清咸丰年间,宁夏马化龙造反,清军某武官带兵征讨经过,见张旺(清初兴县籍名将)府第挂有“提督军门”匾额和“太子少保”纱灯,即令将校下马,士卒整肃而过,附近村民免遭兵祸。为记念张旺威名,百姓将村名改称康宁,求长康久宁之意。

“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

以地处边远和安定愿望得名安远。

虬津镇因云山大小山头屏列其南、逶迤而下,形似巨龙,又因修河经白槎至藕塘折向北流,至河头又折流向东,形成一大转向,状似虬龙,故曰虬津。

松树指龙王庙内古松。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居民从东莞迁此建村,后发展成集镇,镇东有水陂,故名。

1626 1627 1628 1629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