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沿海,处于渤海之滨,取该地“靠海而兴,繁荣发达”之意,定名为海兴县。

《明史·地理志》称其地为“蟠龙坝”,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1564),世袭土司龙州宣抚司抚使薛兆乾兴兵作乱,嘉靖四十五年(1566),叛乱平定,明王朝遂改土归流,改龙州宣抚司为龙安府,“龙安”由此得名。

因驻地原名“板桥”得名。

因明朝初年盐井卫“五所四司三码头”之一“右所土千户”所在地,得名。

建村于辽,名小堡。明朝永乐年间杨姓迁来,借羊(杨)有百草才兴旺之意,更村名为百草村,后误传为白草村。因乡政府驻白草村得名白草村乡。

此地位于山沟内,脚木足,嘉绒藏语意为“山沟沟里的河坝”。

1950年属荣县管辖,因地处荣县边缘,故名荣边。

旧名雀溪。明嘉靖《宁波府志》载,村南一溪,东注入海,沿溪林木荫翳,鸟雀甚多,故多雀溪,村以溪名。元延佑间《大瀛海道院碑》记,“县东二十里,曰爵溪”之记载。其名一说宋时刘家岙中七进士,村人慕其名,改称;又传明时爵溪有三人及第进爵,改名。考辞海,古语“雀”、“爵”同义,雅称。又因其他“荒涯斥泽之间,浮沙浅土之上”,别称瀛洲。

傣语地名,“南”为水,“美”为地方,“南美”意为河水源头之地。现因乡政府驻南美村,且为拉祜族人聚居地,故名。

因境域的小坑(现流经黄坑中学),受水土流失的影响,河水常年呈黄色,故名黄坑。

柳塘原名杨柳塘,因此地原有一自然形成的塘,塘边多柳树,得名杨柳塘(又名杨柳);另一说为明清时期的军事驻地--兵塘,后称柳塘。

因薛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薛屯;后因一人居官,所以称为薛官屯;因乡政府驻地位于薛官屯,故得名薛官屯乡。

传战国时孙膑战庞涓,曾在此地扎营,故称孙家营,后简称孙营。

因境内天柱山,其主峰—天柱峰,近看如一柱擎天,远眺则潜伏于群山之中,故名。

北临松花江。

嘉庆《慈利县志》主编皇甫如森引元微之诗云:“小片慈姑白白香,山云草荒新叶长”。慈姑即此物也。当时秦设郡县时,兹土大部分辖地盛产慈姑,因以为名。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西汉始建阜城县(治今古城),取意“物阜民丰之城”。因镇政府驻地在阜城县城,得名阜城镇。

明朝中后期形成聚落,蒙古人即称之为“萨拉齐”,系蒙古语,意为“务奶食者”,是专门为阿拉坦家族牧养牧畜和提供奶食的地方,故得名。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