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早年境内森林茂盛,是飞禽走兽的乐园,特别是狐狸经常出入,当地人称为狐狸溪。宋末元初,桑植白族王姓始祖落户于此,在狐狸溪上修造了一座石拱桥,并在桥两头及溪旁栽植许多木芙蓉,此后人们以桥命名,改为“芙蓉桥”。

“如意”意为“村位于日通的四分之一的路程而得名”。

西城,因地处通川城区西部,故名。

沿用原先锋管理区名称。

龙泉街道为西洞庭管理区行政中心,借用“龙泉宝剑”一意,寓意行政公平公正为民服务;另龙泉街道与金凤街道比邻,寓意龙凤呈祥,一龙一凤相得益彰。

上竹因位于竹溪河上段,故得名上竹。

以辖区内主干道凤凰北街名称而命名。

明朝崇祯年间,当地修建了观音堂,且镇内十多座寺庙中均供奉有观音菩萨泥塑,因民间信仰观音菩萨,祈求观音菩萨福泽众生,后建镇后用观音二字,希望此地受观音菩萨庇佑,故名观音镇。

喀喇沁是蒙古族一个部落的名称,其含义有多种说法,元代称“哈喇赤”,有“酿造清马乳(黑马乳)者”之意,也有“汗庭牧马人”之意。北元时期称“哈喇慎”,有“尊贵的部落”之意。清代初期始称喀喇沁,有“守卫者”之意。旗,中国清代满族用旗来编制军队和户口,共分八旗,后又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现在指内蒙古自治区内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意为在喀喇沁部落游牧地设立的旗级行政区划单位。

镇政府驻地徐庄,因徐姓建庄始居得名。村庄、乡镇使用驻地村庄命名。

淙城因处于澄清河东、焦溪河南,淙河穿城而过,故古称淙城。

原名花水,后因高树茶开茶花,谐音茶花坪,简称花坪。

此地以前是一片荒湖,有卖苘的住在此处,得名苘湖,后演变为青湖,故名。

因蒙语乌拉干土,汉语译为柳条,故而得名。

因辖区为森工集团所属企业及工人居住区,故得名森工街道。

相传秦始皇南巡“求吴王剑,发阖闾墓”,见白虎蹲丘(今苏州虎丘)上,率部追赶20余里,虎不见处,即名为“虎疁”。唐朝讳“虎”字,遂改为“浒疁”。五代吴越王钱镠忌“疁”,遂改名“浒墅”。明宣德四年(1429)在此设立钞关,故得名浒墅关。镇名由此而来。

此地原是海滩,生长茂密红树林,凫鸟出没,故谓凫溪。经三次围垦造田,才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地形变化,好像从海中浮起,上面建有庙宇宫殿,故名。

据清嘉庆《循化志》:“以生番归化之故”而得名;另说“循化”,即“遵循王化”之义。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