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东有古津水,南有浈江,西有建水,北有泷江,四水汇集,故名。清代著名学者王先谦解释:四会之“四”不是特指哪四条水,因为既有绥江水,又有溱、浈、洭水组成的北江及西江,有多条江河之水四方来会,故名。
商氏一族自平阴县商庄迁居该村。
相传在宋真宗成平年间,定州建开元寺塔。此地为建塔运砖必经之路,常憩之点,故建村时取名砖路。因镇政府位于砖路村,故命名为砖路镇。
由原城关镇的五、六办事处和东关、双河、杨庄、仓房、打鱼店、魏海、谢场等七个大队建立了办事处,因位于东部,故名东城街道。
传明嘉靖时,一楠姓官员年迈还乡,在此建一楼,港南修一花园,隔港又架石桥沟通,桥上有栏杆12根,东临洪河,河下有渡口,后形成集镇,以桥栏杆得名。
原浪山乡和芹川乡各取一字得名。
古时为避风停泊之港,后沉积成平原,明代聚居成村,仅留一浦,江潮可入,故名“浦口”。
因流径境内的清水河而得名。
因镇的西北有一小山,形似马头,故名。
“达来呼布”系蒙古语,意为大海般的深渊。
宋指姓氏,这里指宋博之子;埠意指河岸口有集镇的码头;宋埠镇意指位于宋氏码头附近的集镇。
明初,张、李二姓于此建村,始名张李村。清道光三年(1823),杨、阎、王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构成1村4庄(张庄、阎庄、李庄、杨庄),后张、李二姓组织修寨,取名张李寨,后演变为张明寨,村民慢慢又把“寨”字省掉,称张明。
1934年,因屡经兵变之灾,认为“北”字不祥更名为永胜,寓意永远胜利之意。1958年,永胜、华坪两县合并为永华县。1960年,恢复永胜、华坪两县。
“下贡麻”系汉藏合成语,意为贡麻部落下面的一部分。因乡所管辖的牧民原属于贡麻部落中河流下游、地形较低的一部分而得名。
清光绪十年(1884)由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倡议兴建此圩,并以其父郑隆安之名命名隆安圩,后取安乐、太平之意,称乐平隆安圩,简称乐平圩。政府驻地在乐平圩,故而得名。
驻地位于历史名桥——万宝桥附近的政府办事机构。
明中期师姓在土岗上开设小货铺,苦心经营,遂成富户,得名师家岗。简称师岗。
因传在北宋徽宗年间,安徽孙敬阳迁来定居,后因子孙繁衍,村子扩大到土岗上,从地理形状上看,土岗呈“丁”字形,因而得名。
热门文章
骊城街道
富乐街道
清徐县
胜北街道
市中区
白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