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山形似铜鼓,比附近山都大,故名大铜鼓岭。

“双榜山”是壮语Byasuengbyangh对译,Bya即“山”,sueng即“双”,byangh即“榜”。因此山为两山相连座落,一高一低,形似相互攀肩,故称双傍山。

“门山”是壮语Maenzsan的对译,Maenz即“门”,san即“山”。因此山两峰之间形成一座大门,村民下地干活经过此地,如同经过一个“门”,故称门山。

“白面山”是壮语Byabegminh的对译,Bya即“山”,beg即“白”,minh即“面”。因此山崖壁有一面为白色,故名。

“横山”是壮语luegvang的对译,lueg即“山谷”,vang即“横”。这座山横这拦住村庄道路,故名。

此地壮语是Ndoiraemxcung的对译,意思是:有水的山冲,Ndoi即“山”,raemx即“水”,cung即“冲”。汉语叫“莫洪山”,汉壮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待考。

此山比附近众山都大,是众山的领头山,群众习惯把领头的称着龙头,故有此称。

此山崎岖,有九个山峰,故名。

传此山山头多且比较大,故名。

“米扬”意为母羊,指山形似母羊,“山”指山峰,山形似一头母羊,后觉不雅改名米扬。

“马奴山”是Byamaxnong的对译,Bya即“山”,maxnong即“马奴”,因此山形似马鞍脚踏的意思。

“独山”是Byadoeg的对译,Bya即“山”,doeg即“独”,单独,山在田垌中间,四周均无山脉相连。

“行鸡山”是Byahanghgaeq的对译,Bya即“山”,hanghgaeq即“行鸡”,山形似一只未下蛋的年轻母鸡。

“岜旗山”是Byageiz的对译,Bya即“山”,geiz即“旗”,旗帜的意思。从远处望去,此山形似一幡张开的旗帜,故称。

“石垄山”是Byasiklongz的对译,Bya即“山”,sik即“石”,石头山的意思,longz即“垄”意为田埂。“垄”意为埂子,因这座石头山隆起很长且形似田间的田埂,故名。

“古零山”是壮语Byagolingz的对译,Bya即“山”,Go即“古”,是处所的词头,lingz即“零”,拥抱的意思。此山远看像一对姐妹相拥,故名。

“门头山”是壮语Byamaenzdaeuz的对译,Byaz即“山”,daeuzdoeng即“头东”。此山在村头离古零山较近,形成一座大门,村民去地里做农活经过此地,如同经过一个“门”,故称门头山。

此山壮语Byavang,Bya即“山”,vang是横的意思,此山弯曲形如拱桥,横亘于村中,故名。

894 895 896 897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