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山顶很象一块人们用来磨刀的石块,架在上顶,故而得名磨刀山。

此山山势平缓,山顶比较平坦,人们将此山取名为坪山顶。

因山形象似一匹马,马头正好伸向河边饮水,故而取名“河马岭”。

山的地理位置与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解放军在此地修筑有一座防空哨所,“高”指地势高,“龙”指形似一条龙,“岭”指山岭。

以前此山有许多优质杂木,附近一带村民都到此山伐木做耙齿(农具),故而得名耙齿岭。

因山下有一个村叫“三佰”,故而将此山取名为三佰岭。

据说,从前有一农夫,晚上在此山冲照山蚂拐(当地方言动物),抓到一条七星鱼,这条鱼有7斤重,世为罕见。后来称此山为七星岭。

“廖六岩”是壮语“Gamjlyoujlueg”的对译,“廖lyouj”是人名廖午养,“岩Gamj”指岩洞,“六lueg”指山坳,以廖午养为首在此岩洞打击敌人,故名。

因此山生长的是黄茅草,故名黄茅岭。

因该山形状象似一个笔架,故而取名笔架山。

因山的形状酷似鸡冠,取名为鸡冠岭。

解放前,此山山脚下设有关卡,土匪盘问过路行人,因此山四处像围棋一样没有出路,只能从山脚下的关卡通过,故名围盘棋。

传说一叫甘王的人被官兵追拿,逃至此地,变一藤拦住官兵,官兵挥刀斩断,血流如注,将溪水染红。这条河流取名“洪水冲”。因洪水冲流经此山脚,顶指山岭较高,故名“洪水顶”。

因这个山有三个坳相连象一匹正在低头吃草的马,冬天的时候茅草干枯,太阳照射白茫茫的,此时又象一匹白马,因而取名白马山。

该山有条山谷,下雨的时候,水顺着山谷下流,至山谷底浸入地下,“河旱”方言指水顺着山谷下流,至山谷底浸入地下,“岭”指山岭,因而取名河旱岭。

“白寺洞”是壮语“bakcaejdongh”的对译。Bakcaejdongh直译为:水洞口。“白bak”指出入口,“寺caej”就是水的意思,洞穴内部空间似一间大房子,另有水源流出,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为逃避日本进村“三光”政策,避免财产流失,就把自家饲养的猪集中赶进此洞穴,故名猪穴。

相传以前洞中有狮子聚居,故名。

870 871 872 873 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