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瑶族老人(老翁),长年靠在此山伐木烧炭窑维生,故取名翁窑顶。

因此地曾种植过枫木树,此山位于枫木树交界处,故而取名枫木界。

因山形似六顶草帽重叠而成,故而取名“六顶山”。

因山的形状像公鸡模样,非常崎岖,故而取名“鸡公崎”。

因此山的山坳大,是双化村通往黄茅村的必经之路,当地贯称大坳岭。

因山上生长的大部分是茅草,曾经有瑶族同胞在此耕种过,取名上瑶岭。

“佳席”指山平缓像一张铺开的席子,“岭”指山岭,故名。

因山的背面靠着高椅屯,故而得名高椅背。

因山中有一条冲叫公曹冲,故而将此山取名为公曹冲顶。

此山的对面山脚,有一村叫横龙村,此山横伸于此村对面,又因形似龙,取名“横龙山”。

因山的形状象似蜈蚣,因而取名“蜈蚣岭”。

因这座山位于黄田河与瓦厂河之间,把山冲隔开,分为东西流向,俗称把冲顶。

因该山顶形似一顶帽子,故而取名帽岭。

因周围村屯的群众在每年“芒种”时节(即6月5日—7日)都到山上种植农作物,故名“芒种岭”。

因山体的大部分由石崖组成,就像一条小巷,故名石巷岭。

因山高而大,山体位于最顶端,故名“大山顶”。

因为相对海拔较高,让人感觉与天一起相连,人们称之为通天岭。

传说一叫甘王的人被官兵追拿,逃至此地,变一藤拦住官兵,官兵挥刀斩断,血流如注,将溪水染红。后人尊称此地为红水界。“洪”与“红”谐音,故而得名“洪水界”。

869 870 871 872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