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芙蓉街132号院内,因位于芙蓉泉南而得名。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位不受季节影响,人称“神泉”。泉池为方形,水泥修筑,长1米,宽0.8米,深1.9米。

南甘露泉位于历城区老庄村东沟,大佛造像东。因水质甘美,且为了有别于佛慧山开元寺的甘露泉,故名南甘露泉。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咏道:佛顶巍巍青插天,滴来甘露化流泉。南风六月为霖雨,远借恩波溉井田。史料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东西两股清流,如漱珠玑,哗哗有声,蓄水成池。四周高峰峭立,翠柏郁森,中央为沃土,山坡果树溢香,畦中菜蔬肥壮,皆由此泉水浇灌。由于近几年的大旱天气,泉水仅存南面一支。1999年附近村民在小水池下,又修建宽8米,长12米的方池,雨季该泉日出水量近百立方。

位于张夏街道车箱峪村。泉池为石砌方井形,井口长宽各0.7米,井深2.5米。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顺河路60号。类型为冷泉。泉池石砌长方形。泉常年不竭,为居民主要饮用水源。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南岭泉因市中区兴隆街道辖区内南岭山而得名。南岭泉位于市中区宝兴山生态陵园内。为水泥板棚盖的石砌长方池,是碉堡峪辖区内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来源。该泉为冷泉,出露形态为渗流,形状为方形,结构为石砌,长55厘米,宽55厘米,深15米,平均水温14℃,最高水位10米,最低水位4.2米,涌水高度1.3米。泉水pH7.3-7.7,水质甘甜。水势流向是常年有水、积水成池,该泉水为当地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穆家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穆家村西南约1千米,穆柯寨山西北脚下。海拔203米。水自红页岩缝隙涌出经村民输入水管,供接水饮用,因水质好,周边村民纷纷前来接水沏茶。近年来多被济南市民接去,经常排队等候。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南邓家庄南山坳中。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滢滢泉水自岩石缝隙涌出,汇入石砌长方形泉池。泉旁有一石碑,上书“天赐泉,大清康熙十八年开泉”。泉北侧石壁镶有一块古碑,上刻“大清康熙仲下开泉”字样。泉东北侧有一灵巧秀丽的六角亭,亭梁上书“问泉亭”三字。亭东有一蓄水池,长宽各20余米。远近山色倒映水中,随波荡漾。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位于张夏街道莲台山长寿泉山庄。泉水由一天然形成的木鱼石池中流出,故名。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长1米,宽0.8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涓涓流淌,为居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车厢村凤凰泉东20余米处。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泉池自然井形,泉口长1米,宽0.6米。水满溢出,跌入水溪。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位于西营街道梯子山村南。泉池为石砌圆井,井口直径0.9米。泉水常年不竭,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墨林古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梯子山村。泉池为长方形,水泥筑造,长0.9米,宽0.7米。泉深0.65米。泉为呈渗透状态,泉水水质甘甜清冽,常年不竭,为此地居民主要饮用水源。泉口旁立一碑文,写有”墨林古泉“四个大字。

位于章丘区百脉泉公园内,百脉泉西南约30米,龙泉寺大门西南侧。为1966年形成的钻孔喷泉,孔深150米。泉口为一铸铁管,直径0.4米。因铁管色黑,水清透明,在铁管映衬下,泉水黝深如墨,故名。泉池呈方形,石砌,长宽各2.2米。池周雕刻汉白玉护栏,前后刻墨泉二字,为当代书法家舒同题写。泉水出露形态为喷涌状,常年喷涌。泉周边烟波蒸腾,雾霭弥漫,柳枝青翠,风景优美。墨泉水出自深部奥陶纪石灰岩裂隙,涌水量盛时达l立方米/秒。泉水如柱,喷涌而出,高出平地半尺有余。似车轮滚滚,若沉雷轰鸣。泉水沿石渠汇入绣江河

位于五峰山街道西马庄村西,滚球山(滚栗山)东。泉水出露形态为岩隙渗流,水沿崖坡漫流,在朝阳照耀下,闪烁明亮如镜,故名。此景被称做“明泉早照”,昔日列为五峰山外八景之一。为自然土石泉池,不规则形。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

墨池泉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扈泉近百米处的天然沟西平地里。泉池为边长7米的石砌方池,深3米,水色如墨,取之清澈,常年不涸,此泉能随朝夕及月缺、月圆有潮汐,传说为东海海眼,堪称奇观。明万历年间,于慎行、孟一脉、朱应榖、朱维京、邢侗曾在此泉畔饮酒、赋诗,用池水涮过毛笔后,池水遂为墨色,因此人们便把这里称作墨池。

位于孟家胡同7号院旁。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质优。石砌圆井形,井口直径0.5米。

孟家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南道沟村南活岩山下。海拔409米。自红页岩缝隙中流出呈三股水,因此,农民称之“三股泉”。村民建有长12米,宽6米,深5米的水池中,村民用水管引入村中饮用及农业灌溉之用。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着录,称“在涝泉东”。

位于五峰山街道三官庙村北。民国《长清县志》有载。泉池圆井形,水泥修筑,井口直径1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农田灌溉水源。

俗称“簸箩泉”,位于文祖街道三槐树村西,齐长城北侧百米处。清道光《章丘县志》、《济南府志》收录。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雨季涌,沿石渠东流,汇入三槐树村东河中。今泉口保护性覆盖。

640 641 642 643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