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历城区临港街道鸭旺口村村东、镇粮所院内。该建筑占地面积258平方米。始建年代1945年。主殿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檐,琉璃瓦覆顶,后坡换为现代红瓦。梁架彩绘,门窗已无。紧靠陈家阁西墙有民国三十四年建的房屋1栋,面阔五间,进深1间,顶换为现代大瓦。西有房屋1栋,面阔三间,进深1间,硬山顶,顶换为现代红瓦。东有房屋1栋,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顶换为现代红瓦,门窗改建。陈家阁西有古河道赵王河,北有巨野河及小清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树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位于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苌庄村东北方向1000米,1993年建立,有礼拜堂三百多平方,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历城区基督教协会。该堂自建设以来,为500多名信教群众传福音、牧养、坚持三自办教会的方针,贯彻宗教信仰政策,维护教会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和谐贡献力量。保护级别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仁里村桃花山之阳的半山腰处一椭圆形自然岩洞内。属仲宫街道。洞内建有一高台,台上有一自然巨石,上刻造像3尊,已残。西侧有造像1尊,东侧有造像2尊,均残。西侧崖壁上刻有“植树”题记一则。洞口用石块垒砌,长5.42米、厚0.60米。洞西侧岩石上刻有“会仙台”三字,民国14年“重修朝阳洞记”一则,臼窝2个。洞窟已荒废,无人使用。山下有一露天料场,堆放一些建筑用料,西侧为港沟至九曲公路;西南有仁里村;桃花山山阴有云台寺和泰山行宫。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西杓山村南部。占地50平方米,保护级别是省级。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毛

位于济南市长淸区文昌街道清河街西端。据《长清县志》等记载,长清县学文庙始建于宋,元、明、淸、民国及1964年均曾维修,原建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节孝祠、魁星楼、崇圣祠等,棂星门两侧有东西相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石坊(民国十年重修文庙时移进)。1973-1975年文庙内其他建筑被拆除,仅大成殿得以保留。现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5平方米,面阔七间,通阔24.06米,进深三间,通深12.29米。内有金柱12根,柱径0.32米,重昂单跷七踩斗拱,单檐庑殿

长清区基督中心场所位于长清区清河街西段753号,毗邻文昌中心小学,区基督教“三自”办公地点。占地0.03平方千米,1922年时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后陆续被其他单位占用。目前教会所使用部分约400平方米,保护级别为县级。

长清区伊甸园教会位于归德街道平房村。保护级别为县级,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伊甸园场所是近几年来长清区基督教活动场所中规模较大的场所之一,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在组织信徒聚会、义工学习、骨干培训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该教会属伊甸园教会民主管理小组管理,联系地址长清区归德街道平房村。

长春真人,即丘处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故命名长春阁。明代嘉靖年间许公悟菴(即许道先)所修,沿用至今。长春阁位于云翠山南天观,在东平湖风景名胜区东北,北临东峪南崖村,西有王山头村、周庄村、闫庄村、陈庄村。共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4米,檐高约8米,脊主9.5米。明代建成。跨越平阴县洪范镇,管理单位为洪范镇人民政府。

位于济南市市中区长春观街1号。为一处道教建筑,始建于北宋大观五年(1111年),元至清各代多次重修,现建筑为清代所建。由同一轴线上的三进院落的山门、厢房、殿堂、阁楼等组成。南北长96米,东西宽33.5米,占地3216平方米。现一进院仅存山门,上有明嘉靖雪蓑书丹的“长春观”石匾。二进院落有大殿、东西配殿及1987年重建的东西厢房,三进院落为阁楼。东配殿屋后有“邱子洞”,距地表4米深,传为金代长春道人邱处机在此修练之处,又传此洞向南蜿蜒10余里。1979年9月3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长岭村南的半山腰。建于20世纪60年代,内设380余个房间,为战时济南军区九零医院所在地。洞内高约2.5米,宽约2米,长约1000米,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该防空洞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20世纪军事文化遗产,现由济南铁路学校袁洪峪度假区使用。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莱芜区雪野街道娘娘庙村,占地100平方米,设有水泥台,台上设有关帝堂1间,南北6米,宽4米,硬山顶,黑瓦,石基。台下有一石碑,石碑上有“关帝庙”三个大字。所在行政区域为雪野街道。邮政编码为271100。

位于济阳区新市镇曹冢子村北500米。现地表残存有一高土台,东西长50米,南边宽60米,高1.5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保存较好。采集标本有鬲足、陶器口沿和腹部残片等,为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之一。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曹家馆村村北约600米,属郭店街道。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为河旁台地,东至南北向河道的西岸,南至曹家馆村办工厂北墙50米,西至杨树林西10米南北延长线,北至虞山大道南边路基。发源于南部山区的古河道在遗址东部穿过。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树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有山东协和职业学院,南有曹家馆村和省道102线,西有虞山花园,北为虞山大道。遗址东西约100米,南北约250米。采集标本有鬲沿、鬲足、罐沿等。年代为商代、西周、汉代。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曹家庄村西,为平原地带。属董家街道。遗址东至曹家庄村西,北至村北东西向生产路,南至卫东新村东桃园南侧,西至卫东新村东界延长线约30米。整个遗址北部呈方形,南部尖形。南北长850米,东西宽约230米,面积约163000平方米。遗址中部由于窑厂取土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地表采集的标本主要有鼎足、豆盘、鬲足、甗足等残片,年代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西周。曹家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早期聚落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曹家庄村村委会所管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街道菜园村北南卧牛山半山腰处,为一处军事设施。因洞口封闭,洞内情况不详,洞口部分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防空洞依山势开凿,洞口用块石垒砌。洞口南边有一处用水泥修建高1.20米的地堡,地堡上有机枪眼2个,半圆形。洞口封闭墙上写有“国防工程严禁破坏,违者必究举报有奖,济南警备司令部济南市公安局字样。保存较好。菜园村防空洞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二十世纪军事文化遗产。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济南警备司令部所管理。长途区号:05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偏西南4000米,总占地面积6561平方米。已建好三圣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文昌殿、斋堂、寮房、放生池等,成为莱芜地区最具有影响力大佛教道场之一。管理单位劝礼村,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并渡口东村内。现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管理单位是历城区伊斯兰教协会。建于2007年,是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祈祷、教职人员学习、居住的场所。该村所有群众为回族群众,与村一同建设的礼拜场所,认真组织穆斯林群众学习,组织各项活动,加强教风建设,严格按照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规范、教风端正、管理有序、整洁安全和服务社会。保护级别为重点保护。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玉龙村东南的石河上。东西宽约5米,南北长约12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为单孔石桥,当地百姓称“杨家桥”。石碑一通,砌于桥头民居墙内,据碑文记载:便利桥为杨姓家族发起修建,故称“杨家桥”。桥下堆满生活垃圾,桥墩样式不详。四周为民居,河道内种植杨树。便利桥为本次普查新发现,是历城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在建国后由民间自发修建的桥梁建筑。杨家桥四面环山,东有四角山,南有马脖子山,北有北岭山,发源于四角山等山的季节性河流石河在桥下淌过。山上植被茂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应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