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庄村观音庙位于莱芜区口镇街道崔家庄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口镇街道崔家庄村村委会,一层房屋,硬山顶,四梁八柱,砖墙,小黑瓦。

根据始建年号及职能来命名。因史书唐代先师慈净和尚开山创业,初名宝宁院,金大定三年重修,赐名。唐天宝十一年。一直沿用至今。位于平阴县城西17.5千米处,玫瑰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刘店村南。境内道教活动集中在翠屏山玉皇顶和翠屏山半山腰处的蓬莱阁。1979年县文化局会同玫瑰镇党委政府、镇文化站组成佛塔维修小组,对佛塔进行维修。从塔底向上逐级用扁铁围佛塔一周,依次打了七道铁箍。并在塔底周围向外1米,高1米处,用水泥沙石浇注加固原塔座,使多佛塔倾斜的趋势得到遏制。境内翠屏山是当地,也是平阴县佛教活动的重

位于将军庙街13号。门楣上书“慈云观”,左上书“道光乙巳菊月榖旦”,右下书“首事重建”,说明慈云观是由该道观主持于清道光乙巳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菊月(农历九月)重建,距今已有170多年。现仅残存拱形门、大殿。大殿为3开间,砖石结构,五架梁,筒瓦,花脊。后殿已坍塌。2016年10月对坍塌的屋顶予以维修。

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东北方向,距镇驻地3.5千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联系地址山东省莱芜区莱芜区羊里街道北傅家庄村。管理单位北傅家庄村庙会管理委员会,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崔家庄村西南部。属仲宫街道。建设时间不详。总占地面积约75平方米。现存正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瓦、石、木结构,琉璃瓦覆顶。殿内立四根八棱石柱,四拄上皆有题记,柱础埋于地下,看不出样式。为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寺院建筑,对研究当地明代寺院建筑具有一定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崔家庄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5。

位于钢城区辛庄街道。慈航寺占地南北长15米,宽30米。12间房屋,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红瓦。所在行政区域为辛庄街道,邮编为271108。

位于县学街11号,是济南市市中心的佛教道场,由千佛山兴国禅寺负责管理。 崇明寺坐北朝南,主体为台阁式建筑,以石为台,台下有券门三阙,是为寺院正门。台上建阁,飞檐斗拱。阁两侧平台分别建有钟亭、鼓亭。台阁北面嵌有“文昌阁”石匾一方。寺内建有大雄宝殿、经堂等。据史料记载,崇明寺始建于明代,原为历城县县学文庙,后几经增建和重修。在清代,县学文庙有东、西两院,文昌阁、三圣殿属于东院,大成殿、明伦堂属于西院,现在嵌着“崇明寺”横匾的台阁位置,明代时是“文昌阁”所在,而三圣殿则为当年的崇圣祠。当年,文昌阁是宝

位于商河县怀仁镇和张坊乡交界处,西距怀仁镇储家村约1000米,东距张坊乡大姜家村约1500米。分布面积约81万平方米,原存有点将台、跑马道、校场、城海子等,现城墙遗迹仍历历可见,保存较好,采集标本有一把完整的青铜剑和陶片、砖瓦等。城中间略低,东面保存有一南北长约600米的古城墙,南端宽20米、高2米,中段宽15米、高1米,北端宽12米、高0.8米。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专家结合史料确认该遗址为春秋时期的齐国麦丘邑城址。遗址占地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为春秋至北宋时期古文化遗址,对研究济南黄河以北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城子村西,巨野河南岸。呈不规则形,分布面积约13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南北长1000至1700米,东西宽约1000米,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砖瓦、瓷器残片等,以唐代遗存为主,保存较好。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平陵县改名全节县,城故址位于全节河(即巨野河)北城子村,“龙山镇西北谓之全节河,全节河之南犹有城子庄之名,或即其故址。“唐元和十年(820年)全节县并入历城县。经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初步认定该遗

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建成时间是商周时期。产权(管理)单位是莱芜区文物局。邮政编码271111,所在(跨)行政区莱芜区,电话区号0634。曾经是商周时期古嬴国、嬴邑都城及后世嬴县县治所在地,是一处冶铜、冶铁、铸造为一体的冶铸遗址。这里曾出土了一批商末青铜斝、鼎、爵等器具,是迄今为止境内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而且技术精湛。

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东武原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春,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先生在山东作考古调查时发现。先后两次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5600平方米。上层为周至汉代几个不同时期的遗存,下层是首次发现的一种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被称为“黑陶文化”,又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遂正式以“龙山文化”命名。遗址下文化层包含部分岳石文化遗存,由于当时认识条件的限制,未能加以区别。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城墙遗址。发掘者认为当年确认是龙山文化的黑陶堆积,应是岳石文化堆积,即夏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城角巷村西北的古河道驮炭沟的东岸,为河旁台地。遗址东至550千伏德州至济南192号铁塔;南至城角巷村西北角引青线56支80号线杆;西至550千伏德州至济南190号铁塔;北至大坑北沿。南北宽约500米,东西最长处600米,面积约19万平方米。断崖上可见灰坑等文化遗迹,采集到鬶足、鼎足、瓦、盆沿等陶器残片,年代为龙山文化、汉代、唐代。城角巷西北遗址东西长,南北窄,顺河道分布,呈梯形。遗址西北角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取土破坏,建有大棚数座。城角巷西北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该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城角巷村东南,为河旁台地。南端有砖厂取土形成的断崖,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最宽处25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断崖上可见灰坑等遗迹,采集到商代鬲、豆、罐等陶器残片及汉代罐的残片。遗址东至引清线56支74支14号线杆,向北延长线至通城角巷村东的东西路,南至窑厂取土后的断崖,西至古河道,北至通城角巷村的路。城角巷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为研究该地区古代文明发展情况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城角巷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

位于历城区临港街道陈家岭村东、巨野河北岸窑厂内。设立年代为周代。该遗址地处南部山区的巨野河在遗址南部流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树林为落叶林为主。东有唐王街道西张村,南约1000米为东西向西起机场路东接唐王街道的林唐路,西有陈家岭村,北有新建工厂。文化层距地表深约8米,东至窑厂取土形成的断崖东约30米,南至巨野河的北岸,西至窑厂取土形成的断崖西约50米,北至窑厂取土后形成的平地排水沟南岸。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80米,面积约63000平方米,为河旁台地。在地表采集

位于鞭指巷内9号、11号两院落,因其主人陈冕在清末光绪年间中过状元,被人们称为状元府。四合院布局,是济南老城区遗存较好的一处古建筑。 陈冕(1859—1893),祖籍浙江绍兴,其祖父、父亲历任山东地方官,后定居济南。光绪九年(1883)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是清朝第105位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湖南乡试主考官。书画、史学造诣深,有《碑传集补》《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等著作传世。 早先的状元府是由两座宅院以及书房和绣楼组成。现状元府门楼和庭院保持旧貌。9号院现存三进院,是陈冕的父母居处。院落坐西朝东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陈家岭村西南约700米。现存部分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该水坝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为种植水稻而修建的水利设施。水坝原为东西向,建于一南北向河沟上,西岸坝体石料现已全部被拆除;河沟东岸坝体土筑部分也已基本消失,局部形成土坑。现残存坝体系用数十通碑刻及碑首、碑座砌成,裸露于坝体外侧可见碑文内容的碑刻4通,其中一通刻于清光绪十九年,其余三通刻于民国时期,其中二通分别为清登仕郎陈广闻、陈诚心墓碑。可见卷云纹碑首2个、双龙纹碑首5个、碑座22个,另有看不见内容但可认定的碑刻近30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赵家庄村西。属西营街道。朝阳寺最早应建于唐代,现存碑文记载有明、清重修字样。朝阳寺坐西朝东,明清时庙宇恢弘,香火极盛,多达百余僧众。寺庙已于1964年“四清”时被拆除,现仅存遗址,东西约30米,南北约30米,面积约900平方米。遗址南侧有碑2通,亦为重修朝阳寺记,其中一通已残,年代为隆庆,另一通年代为康熙。1997年被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该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是研究该地区佛教文化发展的实物资料。朝阳寺遗址处于济南南部山区,属泰山余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温带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纬北路街道车站街3、5号。由两座日耳曼风格的别墅建筑东西并排组成,平面均呈短肢的“T”形,结构、布局基本相同。外观为两层,有石砌地下室;底层是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和佣人房,二楼阁楼层是卧室和书房等。墙体底层以石砌为主,墙体厚达0.8米左右,坚固保温,冬暖夏凉。毛石墙体的高度参差不齐,富有变化,二层以上改为较薄的砖墙,粗砂水泥抹面,使房间内的空间更加宽敞明亮。建筑外型以高而陡的缓曲线屋面为主要特征,东、南、西、北四个立面的布局各不一样,无一雷同。两座建筑的立面形式丰富多变,石材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