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坐落于北大槐树街地区的穆斯林礼拜场所,故名。始建于明代1488年,是北大槐树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期间,北大槐树清真寺经过多次修缮,得以留存至今。2005年,扩建女寺。2014年,因北大槐树拆迁,历时600多年的北大清真寺拆除。同年,新清真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下半年建好,投入使用。北大槐树清真寺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西市场街道,北大槐树街西头道北的一个胡同里,门牌1087号,西侧是纬十二路,东侧是北大槐树居民区,北侧是京沪高铁,南侧北大槐树街。是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明弘治年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北草沟村村北部,卧虎山水库南岸,为河旁台地,呈三角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30-50米不等,面积约4000平方米,东、南部为农田,北为卧虎山水库,西有自然河道及北草沟遗址。自然河道东岸采集石器陶片较多,有:甗口、石斧、鼎足、甗足。由地表采集标本判断,年代约为大汶口文化、商、周。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北草沟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5。

位于平阴县安城镇安城村东高台地上。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季节性小溪自东南向西北从遗址两侧流过,使遗址呈高台地状,当地俗称“东台子”。南北长134米,东西宽7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至5米,保存较好。暴露有灰坑、窑坑和红灰陶片、兽骨、鹿角、蚌壳、少量磨制石器等,采集有夹砂灰陶鬲腹残片,泥质灰陶豆盘、罐口沿、筒瓦等标本,为商周、春秋、汉代遗物。20世纪60年代初在遗址西南曾出土过一批完整的青铜器、灰陶罐等文物,2002年在遗址北边沿出土了一罐秦汉时期的钱币。据平阴县志载“

位于钢城区辛庄街道。柏树岭庙占地南北长13米,宽12米。庙位于院北,3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红瓦3。所在行政区域为辛庄街道,3邮编为271108。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济钢新村内,鲍山山阴。现存封土高约3米、直径约17米,四周有砖砌围墙,保存较好。始建年代不详,传为鲍叔牙墓。据乾隆《历城县志》记载:鲍山下有城,是鲍叔食邑。鲍叔牙(约公元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颖上(今属安徽)人,亦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与管仲友善。齐襄公时(公元前697-686年),齐国内乱,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入鲁。齐襄公被杀后,小白与纠争君位,小白即位是为桓公(公元前685-641年在位)。鲍叔牙任大夫,力劝桓

市中区十六里河鑛村白云观,依山而得名。展现出其地理位置和性质,具有代表意义。据记载,始建于隋朝,它比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修建北京白云观的时间要早六百余年,名称沿用至今。白云观位于市中区南部十六里河鑛村,始建于隋朝,它比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修建北京白云观的时间要早六百余年,传说是当时全国第三处白云观,有三清殿,碧霞元君殿,怀公祠三部分组成。白云观中有至今仍保留完好的隋代建筑三清殿三清殿硬山顶,管理单位为市中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保护级别为市级,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

赵氏节孝坊,位于莱芜区苗山镇五色崖村,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用花岗石砌成,一门洞式。坊高5.07米,东西最长处5.32米,最厚处1.2米。门高2.33米,宽1.63米,坊阳匾为“柏节松龄”四个大字,上有“圣旨”二字。坊阴额为“旌表白珣之妻赵氏节孝坊”,另外,两面还刻有二龙戏珠、文房清供、八仙拜老君、花卉鸟兽等图案。为莱芜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瑜英年早逝后,其妻赵氏尊老爱幼,教子有方,邻里和睦,其子成人后考得秀才功名,为表其母功德,报请朝廷批准后建此坊以表慈母功德。占地40平方米,保护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丁家峪村西约800米的东岭山半腰上,是一处自然岩洞。属西营街道。该洞系借助于自然岩洞筑成,洞口宽14.6米,高4米,洞深10.6米,里面宽9.5米。洞口向东,依洞门筑墙,中间用两道墙隔开,成三开间,现仅存基础。据碑文记载,该庙建于元代,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均有重修。1985年,历城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洞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为研究该地区岩洞及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白云洞处于济南南部山区,属泰山余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

位于千佛山街道,棋盘街42号,东、北两面邻济南柴油机厂四宿舍。该庵有前后院,为道观。新中国成立后,其后院成为某部队招待所宿舍,前院成为居民住宅,至1980年尚存大门及前殿。 白衣庵始建年代无考,但山门石匾匾文刻有“康熙岁次辛未”“季春榖旦重修”等字样,说明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三月择吉重修的,距今已300多年。现白衣庵只有大殿与山门尚存,且大殿已严重毁损,倾圮在即。门楼是罕见的无梁殿结构,采用砖砌拱券砌成。无梁殿最早出现于明代初期,到清代前期较为盛行,济南市区如今只有两座无梁殿建筑,一座是东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章灵三村西。始建年代不详,座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占地面积约37平方米,硬山顶,前出檐,门窗已改建,顶有一部分换为新瓦,吻、蹲兽已无。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登记保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对研究宗教建筑有一定价值。据了解,1963年邢台地震将该殿西山墙震塌,后又重修垒砌。2003年村民集资对该殿进行了维修。由章灵三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南山村北神通寺遗址西白虎山东麓。属柳埠街道。亭平面呈方形,边长5米,面积25平方米。石、木、瓦结构。白虎亭内外两排柱,外檐柱为八角石柱,承托上下檐,檐柱和金柱均双向内侧脚,亭顶是重檐歇山十字脊,下檐石外柱上置额枋,平板枋及斗拱,其上再置木椽、望板及黑瓦件。房架为斗八式,中有雷公柱。1972年由山东省政府(明代布政使司)院内搬迁于神通寺遗址西侧的白虎山下,由此而得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的附属文物。亭柱内置,檐柱为八角石柱,重檐十字脊等为明代建筑特点,对研究明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坝子村东部,占地面积57平方米。坐北朝南,现存北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门窗改建,顶换为现代红瓦硬山顶,东西山墙开圆形窗,砖木石瓦结构。前墙用水泥勾抹外墙皮。1951年历城县武装部在此办公,保存较好。现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该建筑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清末房屋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由区华山街道坝子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8。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坝子村西的排水沟三孔小桥上。占地面积约4.5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长6.85米,东西宽0.65米,砖石水泥结构。影壁正面绘有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两边为毛主席语录,经风雨侵蚀已看不清楚。影壁高5.8米,宽6.85米,厚0.65米。影壁背面绘有松树。现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该影壁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20世纪文化遗产,对研究文革时期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由荷花路街道坝子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8。

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后,其三千子弟兵中的李将军尚不知,仍在谷城与汉军作战。刘邦为招降李将军,派人将项羽之首送往谷城。李将军率众降,葬项羽首后,亦自刎于墓前,故命名霸王墓。文化大革命中,石碑被毁,坟被铲平。现仅存旧址和残碑,沿用至今。霸王墓位于平阴县西南,古谷城南。项羽死后,其三千子弟兵中的李将军尚且不知,仍在谷城与汉军作战。刘邦为招降李将军,派人把项羽之首送往谷城,明示项羽已死,令其投降。谈判中,刘邦答应在华山之阳,厚葬项羽之头。李将军率众降,葬项羽头后,李将军也自刎于墓前。碑文载“有李将军从王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坝子村东部,占地总面积约120平方米。为典型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现存门楼、西厢房(顶已坏)、正屋、南屋。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东西耳房为二层楼,南侧开窗。正屋顶换为现代红瓦,耳房为小瓦扣脊。建筑形式硬山顶。南屋顶换为现代红瓦,脊已无,硬山顶,砖木石瓦结构,保存较好。据村民介绍该建筑由张学桥创建,张学桥有三子:延藻、延华、延芳。民国《续修历城县志.选举表一》载有张延藻、张延华简介,张延藻为安徽知县,张延华于宣统元年保举孝廉方正。现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该建筑为本

位于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坝子村中部140号民居。设立年份为清朝。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黄河冲击平原,小清河从坝子村南流过,村周围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坝子村现有人口约3000人,其中张姓占60%以上,140号民居,西侧为南北向胡同,北侧有古建筑数座,其余均为现代民居。该民居现存北屋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砖石结构,小瓦扣脊;西屋三间,硬山顶,砖石结构;东屋仅存基础;门楼体量较小。建筑占地面积81.33平方米,具有典型清代建筑风格,保存较好,为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高而办事处孙家崖村东。属仲宫街道。水库始建于1957年,1958年竣工。八大岭水库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历城南部山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为数不多的中型水库之一,至今仍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西三面为山,北为锦云川,南为2条发源于山中的季节性河流汇合于此地。西为孙家崖村,南为南高村,省道518线在水库西侧穿过。锦云川游乐园在水库边新建游乐设施,并对外开放。附近村民在坝上开车运输东西,对坝体有所损坏。锦云川游乐园兴建游乐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库原貌。1

位于院后街东口。八旗会馆又称八旗奉直会馆,亦名辽宁河北会馆。旧址即珍池西邻的僧王庙,是旅居济南的辽宁、河北同乡或同业的集会、寄寓机构。同治四年(1865)四月,僧格林沁在菏泽被捻军设伏歼灭,山东官府奉旨在抚院后珍池西岸为其建忠亲王祠,民间亦称僧王庙。辛亥革命后,设八旗奉直男女初等小学校、八旗奉直会馆于此。 会馆坐北朝南,前后两院,有房281间。进门后有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的卷棚,下面有戏台,东西两侧有戏楼。院内有花园、客厅,还有小桥流水。会馆正门原在院后街东首,新中国成立后将位于后宰门街北门开为正

35 36 37 38